


安娜普娜大本营徒步 – 生如夏花般绚烂
6-1: 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
安娜普娜大本营山丘边有一座小小的纪念塔,是纪念Anatoli Boukreev 在南面攀Annapurna I雪崩牺牲的. 好象还有其他几位登山遇难者的墓碑在雪山脚下, 安祥肃穆凄冷. 苍凉中透着遗世独立. 在风中摇曳的枯黄野草, 仿佛在讲述昨天的故事 - 那曾经鲜活的生命.
慕然抬头望见不远处的寂寞的玛呢堆和飘扬于其上的猎猎经幡,不由得觉得全身一个激灵,好像自己的心也随着那经幡翩翩舞动了起来.
我一直相信, 对于真正的登山者而言, 登山决不是为了征服, “征服”这词实在是太刺耳. 我宁愿相信他们是为了那刹那间的感动. 能够站在冰雪之巅, 笑傲江湖, 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雄鹰本来就是要死在雪山上, 从某种角度来说, 死亡并不是一件特悲哀的事情. 当然我并不认为盲目的冒险是可以提倡的, 对生命极限的挑战不该变成对生命本身的轻视. 只不过人们应该会对生命尊严的解释各有见仁见智的说法吧! 有时觉得有点“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的味道.
其实说到底, 生命长度的竭力延伸到头来总是无力而徒劳的. 既然来与去都不由我们来左右, 我们所剩下的, 也只有我们的今生. 所以, 今天今生今世, 一定要精彩! 即便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
虽说大部分雪峰已被登顶过, 但鱼尾峰至今还是处女峰, 不是因为它有多高, 仅6997米, 技术难度也没那么高. 1957年 Wilfred Noyce和David Cox爬到了离鱼尾峰峰顶约50米处, 就被尼泊尔政府以哪儿是神明栖息的地方为由而禁止他们再往上了. 这也许正是尼泊尔政府的可爱之处吧. 这让我想起十多年前梅里雪山上的悲剧. 98年去梅里转山时与当地的藏民闲聊, 他们认为是因为亵渎了神灵所至. 虽然我个人并不相信宗教, 但神话总是让人愉悦的. 不妨给它留点空间. 至于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度”, 大家不妨各抒己见.
我曾经一直向往做只飞翔在雪域上的鹰, 所以去了东非, 为了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 虽然登顶了(5895米), 但那辛苦让我刻骨铭心, 但应是痛并快乐着. 此时面对环绕我四周矗立的皑皑雪山, 凝视着肃穆坟堆上枯黄的野草, 我才明白, 也许我注定只能做盘旋在屋檐下的小麻雀, 不过还是比做只庸懒地蜷缩在躺椅里的猫咪要来的合适些. 只是仍梦想着, 有一日可以去阿空加瓜(Aconcagua – 6962米, 南美最高峰)… 这会仅仅是一个梦想吗?
不过如果真的可以选择的话, 将来的我宁愿葬身在那高耸入云的纯净雪山之中,而不是受尽病痛折磨老死在病塌之上. 让千里冰川, 万里雪飘将我覆盖, 这会不会是一件挺美丽浪漫的事呢!?
请为我再唱一曲“生如夏花”!!!
6-2: 离开是为了再次上路
终究还是要离开, 不管舍得不舍得.离开也是为了再次上路, 再见了, 我心中美丽的尼泊尔! 挥一挥手, 辞别这难以描述的人间美景. 前面过了境就是印度了.
想起要进入印度, 心里竟无端的忐忑起来. 印度在我多年的意念中, 应该是那刻古铭心的爱情, 穿越时空的思念; 还有摄人的眼波流转, 妖娆的舞姿撩人… 除此之外, 便是充斥在游记中的印度人的善于行骗,难以忍受的脏乱差,以及无法躲避,会令你神经错乱的各色乞讨者.于是,我调动全身的细胞,“戒备”着,时刻准备着各种可能的“事件”.
此次吸引我渴望目光的是安娜普娜 – 那朵我心中永远的莲. 因时间和气候关系, 最终决定放弃安娜普娜环线, 而改为徒步安娜普娜大本营线路 (Annapurna Base Camp, 简称ABC)外加Poon Hill 小环线. 按“孤独星球”的指南大致是十几天的徒步行程, 不过那应该是比较悠闲的走法. 可惜我并无太多的时间去挥霍, 于是便计划了以下八天的行程. 有点赶, 有几天可以说是疲于奔命. 如果时间宽裕的话, 真的不妨悠悠闲闲地晃着走, 累了就歇一会儿, 喜欢哪里的风景就停下多看一会儿, 或者干脆就住下. 这样才不会辜负了那丝闲情逸致和千里迢迢的旅程. 一杯香浓的奶茶, 一刻闲暇, 安静地坐在这里被喜玛拉雅环抱着, 看落日余辉漫步在每一座银色的山尖. 赏着雪山, 品着奶茶, 谈笑着风月. 快乐原本如此简单. 倘若更有心爱的人相陪, 夫复何求?
上山:
D1: Pokhara-Phedi-Dhampus-Pothana-Deorali-Bhen Kharka-Tolka-Landruk
D2: Landruk-Himal Pani-Samrung-Jhinu Danda-Taglung-Chhomorong-Sinuwa
D3: Sinuwa-Kuldi-Bamboo-Doban-Himalayan Hotel-Deorali
D4: Deorali-Bagar-MBC-Annapurna Base Camp (ABC)
下山:
D5: ABC-MBCD-Deorali-Himalayan Hotel-Doban-Bamboo-Sinuwab
D6: Sinuwa-Chhomorong-Taglung-Dhiklyo-Ghurjung-Chiule-Tadapani
D7: Tadapani-Banthenti-Deorali-Ghorapani
D8: Ghorapani-Poon Hill-Ghorapani-Nangathanti-Ulleri-Tikhedhunga-Birethanti-Naya Pul-Pokhara
虽然“孤独星球” 建议因安全因素, 不要独自上山徒步, 不过很多徒步者大都认为Annapurna这种成熟到烂掉的线路是完全不需要向导什么的, 在主干线上想迷路是很困难的, 而且山上有不少旅馆, 偶尔还有所谓的Maoists, 应该是比较安全的. 原本是想独自上路的, 恰巧碰到来自上海的两位, 于是很自然地结伴同行了. 倒也给日后的旅程增添了不少欢声笑语.
在过去有一段时间, 毛党在人民的选举下居然执政过, 而在Ghorapani偶遇的一位向导认为那十年是尼泊尔最好的时期. 事实是否如此, 我也没查证, 向来对政治不大感冒. 但尼泊尔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共产党由人民选举当政过的国家, 却是不争的事实. 据说毛派游击队已经控制了全国77个区域里的近90%的地方, 正在和当今国王谈判, 希望改革医疗, 教育, 让社会财富平等分配等等等等.
不管谈判的结果倒底如何, 我只能真心希望这个国度能够国泰民安. 正如尼泊尔人民自己描述Nepal 一样:
NEPAL = Never End Peace And Love
4-2: 我在这里啊, 如夏花一样绚烂
以为有了去年乞力马扎罗山的登顶, West Coast Trail 和印加古道的徒步, 以为安娜普娜大本营徒步最高点也不过4000多米, 即便不是小菜一碟, 也不致于狼狈不堪吧. 于是忘记了轻装的原则, 在背包里塞了不少乱七八糟的东西, 包括瓶瓶罐罐其实用不着的各色护肤换洗用品. 结果第二天下午就已经开始觉得吃力了, 于是很不光彩地把那些瓶瓶罐罐塞进了一位同行者请的背夫的包里. 自虐不成, 反倒成了此次徒步的一大“污点”.
安娜普娜大本营徒步路线不愧为最美丽的徒步线路. 即便是十一月的中旬, 低海拔处温暖如春, 一路上经过一个又一个的小小的村落, 看样子也就十几户甚至几户人家而已. 宁静平和的村庄在桃红柳绿的掩映下别有情致. 看不到几位劳力, 想必大都出外讨生活去了. 多是妇女们在自家的院子里, 悠悠地做着杂活儿. 看到我们的经过, 点点头, 露出淡然质朴的笑容, 又低头忙去了. 天真的孩童在院落里田埂上嬉戏玩耍. 时光仿佛在这里过的特别缓慢, 只感觉微风轻拂, 历史不再久远,时间在此凝固.
再往上走, 远处巍峨壮丽的雪山便渐渐映如眼帘. 天蓝得纯粹而明媚. 不知名的花儿在身边怒放着, 只在这一季, 绽放地如此绚烂, 释放着生命的所有力量. “我是这耀眼的瞬间, 惊鸿一般短暂, 如夏花一样绚烂”. 突然想起朴树的这首“生如夏花”. 只可惜我终究做不到爱你不顾一切, 我终究没有夏花般的勇气…… 人终究是比较懦弱的, 因为太多的世俗纷扰. 即便如此, 能亲身走在这美丽的山道, 随处的山路回转, 巍峨雪山乍现眼前的惊喜, 不经意回头的收获, 还有偶遇山民的淳朴笑容, 都将是留在我记忆里的绚烂了, 虽然瞬间就这么逝去. 一时间的灵魂飞舞居然让我感如夏花般灿烂.
从进山的第一天起, 欣赏雪山及每日的日出和日落是不可错过的, 而选择一个视野绝佳的住所便成了每日必修的功课. 入住的地方往往是我特地要求的. 无他, 要的就是推开窗她就扑面而来的那种感觉. 第一晚在Landruck, 挑了Peaceful Guesthouse 唯一的一间三面环窗的房间, 虽是木质结构, 屋里屋外一样的冻, 但夜晚趴在床上看月亮看星星看雪山的那份感觉和惊喜又岂是可言传的! 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 看皎洁的月光肆无悸惮地照在身上, 虽有些刺眼, 却爽得不行.
在旅途中, 人们可以从平日里城市中的或紧张或勾心斗角或烦恼中抽离出来, 不自觉地回复到最初的简单和不设防. 在这山, 这水, 这蓝天的滋润下, 便沉静了下来, 少了些浮躁. 沿途上相遇的行人友好地打着招呼, 一句温暖的“Namaste”可以让你感觉如沐春风, 一句“You can do it!” 可以让你信心百倍; 在路上, 人们互相打着气, 加着油. 入夜后, 大家围坐在火塘边, 随意地拉着家常, 聊聊各自的见闻, 交流旅途的信息, 或者学学不同的扑克游戏, 欢声笑语不断. 暗淡的灯光映上一张张的笑脸上, 那是真诚而放怀的大笑, 一如屋里的火炉, 温暖着所有的人. 也因此而结识了来自韩国的两位美妹和一位帅哥, 还有来自英国的学习佛学的小伙子. 巧的是, 两位居然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大家不由得感叹世界之小. 不过这两位老兄却有点互相看不对眼, 不知是否那位韩国美妹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