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15, 2006

似曾相识的越南 (三) - 滋润会安 Jan 2006


在越南, 会安(HOI AN)可以说是最小资的城市. 来自西方的游人对此趋之若鹜, 毕竟东方的文化对于他们来说, 多少有点稀奇和新鲜感. 不过用我们中国人的眼光来看, 怎么都有点眼熟. 在国内, 是可以找到不少类似甚至更好的古城的.

但既然到了, 不妨静下心来, 好好体味一番. 或许有不凡的收获也说不定.


3-1: 诱惑会安


这是个安静的小城, 秋盆河从城南悠悠而过, 古色古香的街道依河伸展. 一抬头, 各式门楣低斜的老房子上挂满了绿萝藤蔓. 再回头, 连排的裁缝店, 悬挂在屋檐下的造型各异的灯笼. 拐个弯, 来到河边, 河水不再清澈, 倒也绿得干净, 临河一溜儿各式的餐厅咖啡馆, 间或几家目迷五色的画廊. 所有极富情调的配置, 在这儿全齐了.



早在一千多年前, 会安就已成为著名的港口, 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的商船都经常出入会安港. 渐渐地许多华人和日本人来此安居经商, 慢慢落地生根, 形成了独特的社区. 在窄窄的旧街两旁, 随处可见古宅和各类祠堂, 还有拥挤的市集, 这一切足够你慢慢逛了.



在会安, 弥漫着闲散缓慢的气氛. 即便下雨, 也只是细雨斜斜, 不紧不慢的, 给人一种气定神闲的感觉. 就连我这个风尘仆仆的过客, 即便满心装着对另一个远方的憧憬, 面对有点烟雨蒙蒙的会安, 也不觉得慢下了脚步, 一种着了魔般的慵懒悄悄爬上心头. 决定在此多呆一宿.



一大早, 在路边摊, 和早起的越南人一样蹲在小塑料桌前吃一碗地道的米粉, 或是去市集的小吃铺要一份夹肉的脆香法式面包, 或是去喝咖啡吃正式的西式早点套餐; 接着便去逛旧街, 清晨的阳光很柔和, 行人很少, 街道两旁仿古的门脸还关着门, 有一种很真实的平民味. 而细雨飘飘的清晨又是另一种水墨画浓淡相宜的意境, 只是多了些艳丽的色彩. 整个白天就耗在各类琳琅满目的精品店里, 其实不一定要买什么, 只是喜欢挨家挨户地逛过去的感觉, 这是充满了小资味儿又极具艺术氛围的地方, 只要看看那比肩的画廊, 就舍不得挪步了.



会安城里的另一道风景便是随处可见的裁缝店. 那些原本属于想象中的各类各色的丝, 精美的手工刺绣, 还有其他各种质地的面料色泽繁多, 一一被摆上了台面. 而且裁缝们各个手艺精湛, 只要看看以往游客留下的溢美之词便知道了. 更何况量身定做, 价钱便宜, 即便加上邮资, 也要比在西方国家买的来得便宜.



等到夜色朦胧的时侯, 手工灯笼店掌上了灯, 整个街道便亮了起来. 那淡紫, 粉红, 橙黄, 嫩绿的氤氲光芒在会安的街道上摇摆, 此时灯影绰绰的会安城美得让人心醉. 偶尔飘来的琴瑟声, 拨弄着游者的心弦, 让这座古城迷漫着不可明状的诱惑.


3-2: 咖啡 · 春卷 · 米粉

在会安, 没有什么一定要做的事, 所以我大半时间都消耗在吃和逛上了. 仅仅两天的时间, 据不完全统计, 包括大小正餐, 上午茶, 下午茶等等, 我居然下了十几次馆子, 一点也没委屈自己的胃.

常去MISS LY CAFETERIA 22, 这儿有我认为在越南最好喝的咖啡, 特别的醇厚顺滑, 我是实在爱得不行. 在越南, 咖啡都是现滤的, 精细的咖啡杯上架着大小相仿的过滤杯, 现冲的咖啡一滴滴地滴入咖啡杯. 闻着那浓郁的芳香, 却不得不耐心等待着. 有时心急的我会不由得去晃晃过滤杯, 希望可以快一点, 换来他桌游人的偷笑.



越南菜偏重于冷酸, 较为清爽. 与泰国菜有点相似, 菜中常会放入各类的香料. 大概是与东南亚的炎热天气有关, 多用香茅, 薄荷, 柠檬, 还有一些我根本不知名的香料, 除了给菜肴增色外, 更可提味. 此外, 鱼露, 花生碎粒更是越南菜中不可缺少的调配料.

说到越南菜, 不可不提的是越南春卷. 其实中国, 泰国都有春卷, 各有各的风味. 不过越南春卷却是更有另一番滋味. 在会安的时候, 特意去RED BRIDGE参加了半天的越南菜厨艺课程, 其中一道菜便是学习越南春卷的制作. 用上等糯米浆做的春卷皮轻薄透明, 一般卷有豆芽, 粉丝, 虾仁居多, 也有用鱼肉, 或猪肉的陷, 再配有新鲜的香茅. 一口咬下, 有种特别的香味.



如果讨厌自制春卷皮的麻烦, 市集上也有现货可供选择. 在凉白开水里蘸蘸, 就可用了. 而且炸过后酥脆可口, 再配上特制的蘸料, 真的是好好吃. 现在想来, 还有唇齿留香的感觉.

除了春卷, 越南的另一招牌菜应是米粉了, 算是越南人的正餐主食. 而且各地各有各的米粉特色. 即便在同一个城市, 做法也未必相同.

刚到西贡时, 就慕名去了BEN TRANH 市场附近的PHO 2000. 毕竟是克林顿总统曾光临的地方, 比起一般米粉摊的随意, 大多一张桌子, 几个板凳就可凑和开张的, 这儿的确窗明几净. 粉较扁粗很有韧劲, 汤底浓郁扑鼻, 卤牛肉色泽诱人, 绿色的柠檬草, 红色的碎辣椒, 搭配的好看, 吃起来酸酸辣辣的, 很是美味. 另外配有一碟炸得金黄的小油条, 以为是包括的, 所以放开肚皮, 不愿浪费, 直到吃撑. 结果结帐时, 一只油条1500越南盾, 我消灭了4条, 得另付6000盾. 这越南人做生意, 可真够鬼的!


忘了拍米粉, 只好拿学的另一道菜充数

在越南的日子里, 与我如影随形的应就是米粉了. 在会安, 传统的米粉称为CAO LAU, 说白了, 也就是碗凉拌面而已, 只是据说只有会安古井水(BA LE WELL)才能做出这么有韧劲的米粉. 上桌前, 一般会配上炸得香脆的米纸或是卤的小豆腐干丁. 另外在会安的各色餐馆的餐牌上, 随处可见的还有WHITE ROSE (白玫瑰), 光听名字就很美. 用澄面做的粉皮白而透明, 里面包有一小块肉, 或是虾仁, 有点类似广东虾饺, 只是包得象朵绽放的白色玫瑰, 其名也就由此而来. 一般蘸着鱼露和香料调成的汁吃, 至于味道, 以我挑剔的味蕾, 只能给三颗星而已.


3-3: 过往的瓜葛

在RED BRIDGE参加半天的越南菜厨艺课程时, 碰上两位来自美国加洲的年轻女孩, 学社会工作(SOCIAL WORK)的研究生. 显然对亚洲的文化政治很感兴趣, 一对人马中, 只有我一人来自中国, 所以自然成了她们的谈话对象.

从一开口的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 现在中国的改革成果和中国当代社会对毛主席的评价, 朝鲜战争到后来的中国是否侵略过越南, 中国人是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 中国真的赢了这场战争吗?. 我有点招架不住, 书到用时方恨少, 只恨爹娘没给我多几个脑袋. 不过还算是过关了. 我对毛主席他老人家向来是景仰的(也许会有人砸砖了), 对于他的晚期我自然不可恭维, 但对于他的文韬武略, 我到底是不敢闲话的. 显然, 毛的地位在西方似乎更高点.

来而不往非礼也. 我自然也和她们聊起那场越南战争, 才知道她们的父辈曾经是军人, 居然参与过这场在她们看来愚蠢的战争. 而她们的此次越南之行, 也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还以为越南至今还在为那战争对美国人耿耿于怀. “当地人对我们都很友好呀!” 女孩这样告诉我. 至于现实中的伊拉克战争, 她们也只能摇头了.

虽然在中越战争上, 我们似乎有更多不同的见解. 但很高兴, 至少她们表示理解我的看法. 记不得在哪儿曾读过: 理解就意味着放弃你原有的认识. 只是能真正做到吗? 坦白地说, 我也是蛮ENJOY与她们的谈话. 其实, 很多事不一定非得争个谁对谁错, 站在不同的立场, 也许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战争原本就是政治的另一种延续. 更何况, 很多事情本身就是矛盾的.

一度的附庸国, 原本的难兄难弟, 一度的恩怨情仇, 现实的貌合神离. 姑且不论什么所谓的主义, 其实这世上谈到政治, 哪来什么永远的朋友或永远的敌人, 一切都是利益驱使. 可怜的只是百姓大众罢了!与这两位女孩的谈话, 让我无端想起中越之间一千多年来的种种瓜葛.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