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0, 2005

巴西之旅 (里约热内卢) - January 2005



巴西之旅

里约热内卢

里约热内卢是我们此次巴西之旅的最后一站, 也是我们以往非常向往的一个城市. 那脱胎于移民, 种族融合, 而又风情特异的文化让我们心仪很久. 里约位于巴西的东南部, 是仅次于圣保罗的一个特大城市, 不过其美丽风光是远非圣保罗可比的. 据载葡萄牙殖民者刚来到这里, 以为瓜纳巴拉海湾是一条大河的入海口, 就随口起名叫“一月的河”, 译音便是“里约热内卢”.

在里约几日, 不得不再次感叹巴西人的幸运, 造物主对他们的慷慨馈赠实在是太令人嫉妒了. 除了美不胜收的海光山色, 还有那濒临大西洋绵延十几里的沙滩, 到处是快乐的俊男美女. 巴西的姑娘十分热辣开放, 身上的衣服少得不能再少, 不仅在沙滩上这样, 也时常看到三三两两的着如此装束的巴西女郎在街上行走, 的确很“养眼”, 这成为外国游客眼中一道亮丽的迷人风景线.

这儿的人们拜上苍所赐, 对沙滩情有独衷, 一有空闲, 不论男女, 便会每天涂满防晒霜往沙滩上一躺一天, 浑身晒得通红, 有人戏称这如同明炉或是挂炉的烤乳猪一般, 初晒为粉红, 如刚入炉之小猪, 再晒变深红, 最后为黑中带红, 就是差不多可以出炉的了, 所以称之为“晒猪”. 晒过之后, 个个古铜色, 加上锻炼后的好身材, 赏心悦目的很. 而华人似乎大都不太喜欢如此“赤裸裸”地晒太阳, 我们只是在沙滩上走了一圈, 看看西洋镜.


说起巴西, 谈起里约, 提起沙滩, 便一定会侃到足球. 足球之所以在巴西成为国球不是没有道理的. 那遍布沙滩的足球场上, 到处是踢球的男人, 不分老少. 旁边沙滩上满是漂亮迷人的女人. 难怪有人曾调侃说“巴西男人的足球想踢不好都难,巴西女人的桑巴想跳不好更难,要打败巴西的桑巴足球就难上加难”, 一语中的! 在北京工作时, 曾是国安队的忠实球迷, 可现在我是对中国男子足球算是心灰意冷, 对他们是一点奢望也谈不上了. 不过我对巴西的桑巴足球向来是顶礼膜拜. 在他们而言, 踢足球不仅是一场胜负, 而且是一种艺术的发扬.

在里约, 世界最大的马拉卡纳足球场是一定要去的. 它不知见证了多少意义重大的足球史诗中的里程碑. 听说贝利的第1000个球就是在这里踢进的. 遗憾的是我们来的不是时候, 非赛季时间, 无缘亲眼目睹巴西球迷的疯狂. 不少人说光看巴西球迷热情投入的样子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在参观时, 一位工作人员听说我们来自中国后很兴奋, 一直念着“2008, 北京!”. 我不知道中国足球何时可以傲视群雄? 或者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到处可见的欢乐人群

谈起里约热内卢的城市标志物, 肯定少不了基督山(Corcovado)和“面包”山(Sugar Loaf). 基督山本身极普通, 没什么特殊之处, 可聪明的巴西人在山巅之上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基督耶稣像,

高达30 米, 面对瓜纳巴拉海湾, 日夜保佑着里约的一方水土. 难怪巴西人能得上帝如此宠爱! 与耶稣像遥遥相对的便是状似面包而得名的 “面包”山. 需乘作两段缆车才可抵达.

站在山巅, 美丽的瓜纳巴拉海湾一览无余, 白帆点点, 而前面就是广阔无垠蔚蓝的大西洋, 而远处的基督山和巍峨的耶稣像更是在淡薄的云雾中显得肃穆有加. 绕到平台的后面, 一眼望去, 便是举世闻名的卡拍卡伯拉沙滩(Copacabana). 多姿的美景尽收眼底.

莲 - 一直是心中的最爱


在里约热内卢的最后一天我们决定去试一试滑翔. 听说这儿的地形和天气都蛮适合滑翔的. 本来是信心满满, 可一到山顶滑翔起飞的地方, 心里有点害怕. 飞行员没给我机会盘算是不是要飞, 就仔仔细细的给我解释一些飞行中的注意事项. 我心中还是有点嘀咕, 可忙着试穿飞行衣, 也就没时间担心了. 随着飞行员的号令, 我和他一起带着滑翔翼起跑, 跃进山谷之中. 一时间只觉得风声在耳边呼呼作响. 低眼望去, 身下就是莽莽的森林, 还有海滩上或嬉戏或日浴的人们, 搏海冲浪的男孩, 以及变得渺小的高楼大厦. 一切都在自己的脚下. 象鸟儿一样飞翔的感觉真好!


与滑翔师傅的合影

时间过得好快!前几个星期还忙忙碌碌的为此次巴西之旅准备着, 上个星期我们才互相祝福着“元旦快乐”, 旧年的最后一个星期和 新年的第一个星期就这样蹓走了. 无奈, 不停的永远是时间, 尤其是欢乐时光. 不得不和巴西说再见, 可心中这份美好的记忆会永存. 特别是热情快乐, 乐天知命, 开朗好助的巴西人民, 我衷心地祝福他们!

姐妹情深

让人怀念的蓝天

Wednesday, January 19, 2005

巴西之旅 (萨尔瓦多) - January 2005


巴西之旅

萨尔瓦多

去萨尔瓦多的飞机是凌晨5点, 一个不尴不尬的时间. 我们三人商量后决定夜宿机场. 一来不用因为赶飞机而睡不踏实; 二来省下一晚的住宿费, 可以因此大块朵贻一顿; 三来也算是一种体验生活, 何乐而不为呢? 没想到整个夜晚玛瑙斯机场的候机室还蛮热闹的, 不少商家都是24小时开业, 睡不着时逛逛商店也挺解乏的.

街头一景 - 编辫子

这次飞行让我真正领教了什么是“空中巴士”. 坐上飞机才发现中途要停四站. 本来打算上飞机好好睡一觉, 可是每过一个来小时就被飞机的起落, 乘客的上上下下弄得无法入睡. 好不容易熬到终点站----萨尔瓦多. 坦白地说, 飞机内的广播我是一句也没听懂, 只是见到所有的乘客都起身了, 才赶紧和坐在后座略通英语的一位女士确任后下机. 很奇怪, 刚下飞机就对萨尔瓦多有一种莫名的好感. 也许那条被翠竹掩映的机场路让我仿佛回到了江南. 巴士沿着海滩向城区驶去, 一路上美丽的海滩, 快乐嬉戏的人们, 色彩斑斓的沙滩伞和躺椅, 还有拍岸的浪花, 一切感觉都这么好!


与练习打鼓的小男孩


萨尔瓦多座落在Todos os Santos海湾, 面临着美丽的大西洋. 是巴西最早的首都, 也是当年葡萄牙人最早踏足巴西的地方. 虽然后来巴西迁都里约热内卢, 后又移至巴西利亚, 萨尔瓦多却以它浓厚的巴伊亚文化, 以及早期黑奴时期遗留下来的非洲土著色彩, 和美丽迷人的海滩, 不仅是巴西人向往的度假胜地, 也深深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整个老城区(Historic City)被海滨悬崖分成上下两个城区, 其间由一个古老的电梯连接, 后来在附近又建造了一个现代化的电梯. 每天两个城区的人们乘电梯来来往往着. 本来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交通的一种, 不过在我们游客的眼中却成了怀古的一种感性方式. 我们一行特意抽了时间去体验了一番, 坐的时候还担心这老古董会不会突然“罢工”.


萨尔瓦多上城区标志


来萨尔瓦多, 是一定要去上城区(Cidade Alta), , 要不你算是白来了! 它可是世界遗产之一. 以前一直很迷恋丽江的古城, 至今念念不忘. 而今来到萨尔瓦多的上城区, 觉得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风情截然不同. 这里飘逸着浓厚的殖民时代遗风, 不少有名的教堂都集中在此. 可惜的是我一向对宗教没多大兴趣, 对建筑风格也知之甚少, 所以我这个外行也只能走马观花了. 不过有些美仑美奂的建筑物还是紧紧吸引着我的眼球, 不禁赞叹建筑师们的巧夺天工.



最吸引我的还是古城中纵横交错的小巷, 有点小径通幽的意味. 古城斜靠在山坡上, 小巷上上下下弯曲不平, 有些地段坡度还颇陡. 所有的街道都是用石板铺成的, 原本有棱有角的石板经时间的打磨, 变得圆润, 透着一股小家碧玉似的内秀. 街道两旁的楼房都是五颜六色的, 不是明黄, 湛蓝, 翠绿就是亮红, 不得不佩服巴西人运用色彩之大胆, 但在他们手中却如此自如和谐.

街头巷尾不乏风格各异的咖啡馆及各种各样的商铺, 大都是销售巴西一些传统工艺品和地道的巴伊亚蕾丝服装. 悠闲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或是徜徉在安详的小巷上, 或是看上了什么好东西, 和小贩们讨价还价着, 或是好友们轻轻地交谈着, 或者只是静静地坐着, 欣赏周遭的一切. 这幅画面当然少不了萨尔瓦多特有的音乐, 那极富节奏, 热情奔放, 带着非洲原汁原味的音乐使人们不由自主地有一种随乐而起的冲动. 也许是中国人的传统性格使然, 我们只是旁观着, 看当地人随着音乐的节拍扭动身躯, 非常地投入.

人们称萨尔瓦多是座音乐从不停止的城市, 一点也不为过. 他们仿佛为音乐而生, 巴西人对音乐的热爱在这里被演绎到极致. 这一点在元旦夜的狂欢盛会上更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偌大的广场被挤得水泄不通, 台上台下的人们一起高唱着, 个个手舞足蹈, 热情忘我. 就连几岁的孩童也会无师自通地随着音乐的韵律扭动着, 举手投足间还蛮有味道的! 新年到时, 欢乐的人们几近疯狂, 到处是欢呼声和飘洒的香槟酒雨, 淋得我们无处可藏. 面对如此的狂欢, 让没见过“世面”的我们有点手足无措, 也大开了眼界. 对于这些热情狂放, 乐天知命的巴西人, 我是羡慕得很. 相比之下, 我们华人似乎过于注重内敛, 骨子里透着忧郁, 反而无法享受生命欢乐的真谛.

来过萨尔瓦多的人, 一定不会忘记Capoeira, 一种融合武术与舞蹈于一体的艺术, 一种纯粹的巴西艺术. 据说起源于早期黑奴之间的格斗. 在韵律十足的击鼓乐中, 双方跳跃, 出拳, 飞腿, 不仅刚性十足, 而且也极富观赏性, 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海滩上的民间艺术家, 用沙子雕塑成不同的作品, 有古董汽车, 穿比基尼的女郎, 还有冲浪的男子, 个个惟妙惟肖. 虽说是用来募捐, 或是谋生的, 不过给多给少, 悉听尊便, 从来没有强求的.


Praia do Forte是位于萨尔瓦多北部约70多公里的一座非常美丽的海港小镇. 除了那迷人的海滩, 成片的椰林, 最吸引人们的恐怕要算是Tamar海龟保护项目. 此项目开始于1980年,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这个项目把原先沉睡中的渔村改观成一个旅游胜地. 原先靠捕杀海龟赖以生存的渔民, 现在成了保护海龟的积极执行者, 并且经济生活也大有改善. 我们不禁佩服巴西政府的聪明, 把经济与生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海族馆里, 我们观赏到比我们个头还大的巨形成年海龟, 也有刚刚出世比巴掌还小的海龟Baby, 着实可爱的很. 可惜我们时间太仓促, 要不没准还能见识到夜间海龟下蛋呢!

说不尽对萨尔瓦多这座古城的喜爱, 临行前一天, 我们又来到古老的上城区体味不同的惊喜. 希望有机会下次再来!

临行前在萨尔瓦多机场商店的留影

Monday, January 17, 2005

巴西之旅 (玛瑙斯 / 亚马逊) - January 2005


巴西之旅

玛瑙斯 / 亚马逊

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 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从长度上说, 仅次于尼罗河, 为世界第二长河. 据说在雨季时其河口宽度可超过两百多公里. 而且孕育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 一提起亚马逊, 大家就会想起那广袤无垠的热带雨林, 交错纵横的河道, 闻名色变的食人鱼, 阴险狡诈的鳄鱼, 等等等等. 这也是我们决定徒步亚马逊雨林, 探访这块神秘土地的吸引力.

以前曾读到过亚马逊族是古希腊神话中一族骁勇善战的女强人. 1542年, 西班牙探险家弗朗西斯哥首次旅行流经秘鲁和巴西的一条巨河. 在途中遇见生活在此的留着长发的印第安勇士. 因为他们的模样和装束, 使他联想到希腊神话中的亚马逊族女勇士, 所以就将他刚游完的这条巨河命名为亚马逊河.

玛瑙斯, 在玛瑙语中是上帝之母的意思. 它是亚马逊流域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 座落在亚马逊雨林的中心地带, 也是众多游客亚马逊游的主要落脚点. 于是玛瑙斯就成了我们巴西之行的第三站. 刚下飞机就看见早已在此等候的保罗(Paulo). 来巴西之前我们就事先在网上联系好提供徒步亚马逊雨林服务的旅行社, 安排了一个四天三夜的行程. 面对深不可测的亚马逊雨林, 若无专业向导带领, 我等之流是断然不敢冒进的!

在修建不错的公路上行驶了近两个小时, 我们来到此次亚马逊游的根据地 ---- 一个全部用木头, 芭蕉叶建筑的十分简单但相对还算舒适的度假地. 我们的小木屋就掩映在几株我叫不出名字的大树下, 木屋前还有伸出去的阳台. 看见邻居正躺在吊床上享受着, 我们赶紧翻箱倒柜找出吊床挂上, 轮流躺下享受一番. 这时从大树上蹦出一只黑猴子, 在我们面前跳来跳去, 有点象是欢迎新客人. 后来才知道它是这家度假村收养的, 另外还有两只猴孤儿. 有了它们还蛮热闹的. 一天我们随手把两个苹果放在阳台上的木桌上, 刚放下就被这只黑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了一个. 我们怕它还惦记着剩下的一个再来骚扰, 就赶紧把另一个苹果也扔给了它.

傍晚夜幕刚刚降临时, 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向丛林进军, 说是要让我们见识一下亚马逊的毒蜘蛛. 听说被此物咬一口可不得了. 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我那被蜜蜂所蛰的红肿手臂, 心想如果再被毒蜘蛛所“幸”, 那么我可真是够幸运的, 回加拿大得立马买六合彩. 在黑漆漆的密林中走了大半个小时, 突然向导通知停下, 大家顺着向导所指的方向望去, 我用头灯扫来扫去, 除了一地的枯枝落叶, 什么也没有啊? 这时向导拾起一根细树枝, 小心翼翼地向地上的一个小洞口伸去, 突然一只毒蜘蛛猛地紧紧抓住树枝. 嘿! 把树枝当猎物了. 接下来又在不同的几个地方发现几只大小不一的毒蜘蛛, 最大的一只与我的手掌相差无几. 毒蜘蛛颜色褐黄, 如果没有向导的指引, 我们恐怕不会发现的. 一下子有点毛骨悚然, 脊背发凉, 觉得这丛林中处处是机关, 一不小心可就成了千古恨.

不过接下来的夜晚可以说是我们有生来“最浪漫” 的一夜. 躺在吊床上, 轻轻摇晃着, 天空上一轮圆月高高地挂着, 皎洁的月光温柔地倾泻下来, 树影婆娑, 耳边时不时地传来几声悦耳的鸟鸣声. 此情此景, 的确叫人难以忘怀! 我们三人一时兴起, 决定吟诵与风月有关的唐诗宋词, 成语典故. 凡是我们能记得的, 都被我等俗人拿出来张冠李戴, 断章取义“糟蹋”了一番. 如果这些文人骚客们在天有灵, 非被我们气晕过去. 不过经此大家决定回去后得好好温习温习, 否则可真对不起我们这些老祖宗.

在亚马逊第二天的行程因临时有一对夫妻的加入略作了调整. 改成游亚马逊河. 说是亚马逊河, 实际只是她的一条主要支流. 这一日艳阳高照, 强烈的日光像是要把我们烤焦似的. 在河道上我们无处可藏, 只好全副“武装”起来. 沿岸的景色宜人, 偶尔有顽皮的孩童在水中嬉戏. 我们一行很幸运, 不仅看到不少在船四周游弋的灰色海豚, 还有缘见识到比较罕见的粉红色海豚. 看到它们在亚马逊河中自由自在的畅游, 不禁想起家乡的白暨豚, 不知道它们的命运又如何?下午时分, 船儿停在一片树荫下, 向导取出鱼线鱼饵, 开始讲解如何垂钓食人鱼 (Piranha). 谈起食人鱼, 有点闻名色变. 那两排像小锯子似的牙齿总在眼前晃来晃去. 听向导解释, 靠河岸的食人鱼尺寸较小, 危险不大. 但是倘若在枯水季节遇到饥饿的大号食人鱼或食人鱼群, 可就情况不妙了. 依着向导的法子, 我把鱼线鱼饵抛在河里, 开始耐心等待, 心中祈祷鱼儿鱼儿快上钩儿. 可没想到这儿的食人鱼还挺聪明的, 我的鱼饵被它们吃了好几块, 我却一条也没钓着. 先别笑话我, 船上的其他几位都和我一样. 鱼饵损失不少, 却一无所获. 后来靠船家的一条才打破零的纪录. 不至于有空手而归的失落.

太阳快下山了, 我们的船儿进入附近的一个美丽的湖泊. 船家关掉马达, 整船的人们都自动闭了嘴巴, 贪婪地用眼睛和耳朵来享受这片美丽. 落日的余晖映在湖面上, 波光粼粼, 泛着红晕. 林中鸟儿的歌声此起彼伏, 还有岸边一块草地上悠闲散步的水牛, 也时不时地插上几声“哞----”. 不一会儿, 天就完全暗了下来, 四周的丛林被夜色笼罩着, 静谧得有点吓人, 而我们要在这夜黑风高时寻找狡诈的鳄鱼. 向导拿着超大号巨亮的电筒往岸边照, 果然有两点星星般的红色光点, 那就是鳄鱼的眼睛. 船家在向导的手势下慢慢地向鳄鱼所在处划去, 我们也屏住呼吸, 想见识一下我们的向导如何赤手捉鳄鱼. 可是整晚都不走运. 不过我倒是被从湖中因鳄鱼惊跳到船中的两条小鱼吓得惊叫连连. 黑灯瞎火中碰到滑溜溜的还能动的东西不怕才怪呢! 不经意间抬头望去, 满天的繁星点点, 十分清澈, 仿佛只是咫尺之遥.

第三天按原计划徒步亚马逊丛林. 一早用过早餐, 又是“全副武装”, 而且出发前大家用防蚊液喷了又喷. 没走几步, 就觉得汗如雨下. 丛林中不仅闷热, 而且极其潮湿, 让我们这几位从寒冷的北方南下的人非常的不适应. 领头的人手上拿着大砍刀, 一路挥舞在前面开路. 这几段路基本上是领头人在密林中为我们开出的一条道. 一路上向导不时停下来给我们讲解雨林中的奇花异木, 而且还传授了一些基本的丛林生存常识. 比如说如何用芭蕉叶制成抵挡风雨的临时庇所, 如何鉴别有毒植物, 还有救命树. 如果迷路需要求救, 只要拿树枝用力敲打它, 方圆几公里的地方都能听得见. 中午时分, 向导和其助手因陋就简给我们做了顿香喷喷的传统巴西烤肉, 味道还真不错! 只可惜时间有限, 徒步行程安排得不太深入, 无缘一睹仍居住在密林深处与世隔绝的印第安土著的庐山真面目, 有点蜻蜓点水, 意犹未尽的感觉. 如果要深入雨林腹地, 恐怕没有十天半个月是不行的. 向导见我对亚马逊雨林如此感兴趣, 建议我不妨考虑一下他们刚开始尝试的“十天雨林生存训练”. 十天中一切包括食物都要想大自然伸手. 我心痒归心痒, 但如果真对我们这些从小在城市中舒舒服服过生活的人们来说, 这种训练未免太残酷了点. 尤其是前几天夜观毒蜘蛛, 让我总觉得这阴森森的丛林中危机四伏, 不知道什么时候不知名的有毒小虫子就会钻出来给你一口.

来到亚马逊, 自然不可错过有名的黑白水交汇. 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黑色白色, 只是两条河水颜色深浅不同. 不过也够奇特的, 两河交汇处河水并不交融, 而是两色并行绵延几公里. 向导解释了很多, 我没全听明白. 大概是因为水质及含某种矿物质比重不同而造成的.

虽然亚马逊河仍然浩浩荡荡几千里, 虽然亚马逊热带雨林仍然林林莽莽. 但据有关部门统计,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近1/6 的雨林遭到严重破坏. 有专家学者提醒社会, 在未来的50年至100年间, 估计有近60%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会消失殆尽. 曾经有人忧心忡忡地问到“哭泣的亚马逊丛林,谁能为你擦干眼泪?” 很多发展中国家, 包括中国在内, 都面对着经济发展和环保, 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问题. 如何保护这个上苍赐与人类的瑰宝, 为政者的智慧, 百姓的认知和参与, 以及国际社会的合作, 缺一不可! 衷心祝愿亚马逊可以永远保留它的美丽.

Sunday, January 16, 2005

巴西之旅 (伊瓜苏瀑布) - January 2005

巴西之旅

伊瓜苏瀑布

小镇夜景
在巴西南部与阿根廷和巴拉圭交界的伊瓜苏瀑布(Iguassu Falls)是世界上三大瀑布之一. 在瓜拉尼印第安语中是巨大的水的意思. 事实确如其名. 快接近伊瓜苏小城 的时候, 飞行员通知大家在机舱的左侧便可看到世界闻名, 也是世界最宽的伊瓜苏瀑布. 乘客们急忙移步左舱, 从舱口向外眺望. 被一望无际的热带雨林包围着, 远远的有连成一大片的白色水瀑, 层层叠叠地从一马蹄形山谷处倾泻而下, 甚是壮观.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前往近距离观赏. 尚未进入国家公园, 便远远地听见飞瀑的轰鸣声. 坐巴士穿过茂密的热带雨林, 来到观看瀑布的入口处. 沿着弯曲的山道拾阶而上, 走一段便有一个观景台,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 这也是伊瓜苏瀑布的与众不同处, 可以说是十步一景, 决不雷同. 这番景象要归功于那被分化的岩石和茂密的从林分成的大大小小的两百多股的瀑布群, 不愧为世界上最宽的瀑布. 而时不时从瀑布中折射出来的一道道绚丽彩虹, 给这恢宏中增加了点婉約.


遁着山道来到伊瓜苏瀑布的精华之处----魔鬼喉(the Devil’s Throat). 站在一直延伸到瀑布近处的观景台, 就觉得水幕铺天盖地而下, 激起的水雾弥漫在我周围, 耳边只有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脚下是一泻千里的河流. 我无法描述此时此刻震撼的心情. 其气势之磅礴, 比起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来, 有过之而无不及. 面对这大自然的奇迹, 人类显得是多么的渺小!

对于我这种冒险者, 到了伊瓜苏瀑布却不漂流, 岂不是“有虚此行”? 因为这种橡皮艇会从瀑布群下穿行, 弄个“落汤鸡”的下场自是不可避免. 于是大家忙着脱鞋换衣, 不少人换上了游泳衣. 我是有备而来, 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雨衣套在身上. 橡皮艇向着倾泻而下的瀑布冲去, 大家不约而同地惊叫起来, 下意识地抱着头. 而开船者似乎很得意看到我们的狼狈样, 在瀑布下穿梭了好几回. 至于我们的下场, 各位看官可想而知了.

与当地小朋友的合影
忙完巴西一侧的游览, 便搭车赶往阿根廷. 巴西与阿根廷以峡谷为界, 而伊瓜苏瀑布就分布在峡谷两侧. 阿根廷的旅游设施比起巴西来似乎要完善不少, 光是游览栈道(Catwalk)便有近处20 公里, 还有小火车载客从公园入口处到游览栈道的起始端. 有一条栈道修筑在飞瀑之上, 一直通向魔鬼喉的上方. 在巴西一侧观魔鬼喉, 飞瀑自天际而下, 仿佛要将我淹没. 相比之下, 在阿根廷处观魔鬼喉则另有一番惊险. 大片大片的河水从峡谷上方翻腾冲泻而下, 令站在一旁的我胆颤心惊, 不由得暗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魔鬼喉取名之贴切传神. 另有不少栈道蜿蜒而下, 把游客带到飞流直下的瀑布面前, 使我们可以零距离的接触这造物主的奇迹.

在魔鬼喉上方
12月26日是个难得的满月(Full Moon)日子. 本想领略一下朦胧月色下伊瓜苏瀑布浪漫的一面, 但因27日大早得赶7点的飞机去亚马逊, 不得不放弃夜游计划. 只好买了几张月色伊瓜苏的明信片, 算是聊以自慰. 另一遗憾是伊泰蒲(Itaipu)大坝因节假日关闭无法成行, 未能亲眼目睹这世界第一坝(在三峡大坝兴建之前)的丰彩, 实在是可惜的很! 不过留此遗憾也许会成为我下次再访的理由呢.

一个小小插曲, 在火车站等回程小火车时, 不知何故, 不幸被一只阿根廷蜜蜂攻击, 在右臂上蛰了一口. 此物的确凶猛! 不一大会儿便蔓延至大半个手臂, 又红又肿, 又痛又痒. 在试过多种不同的土法洋法后, 过了七八天才消肿. 这阿根廷半日游给我的纪念不可以不说是深刻!

我可怜的右臂

Saturday, January 15, 2005

巴西之旅 (圣保罗) - January 2005


巴西之旅

圣保罗

我们的巴西之行第一站是圣保罗(Sao Paulo). 它不仅是巴西的金融中心, 也是贸易和工业中心. 同时也是有着近8000平方公里, 居住着超过1700万人口的南美最大城市. 只有八百万人口的纽约恐怕也要相形见绌了.

圣保罗虽大, 但比起北京和上海的摩登大厦, 现代气派, 不免显得破旧点, 甚至有些凌乱. 23日的市中心商业街在夜幕下别有味道, 满街的热闹喧嚣. 大大小小的摊贩都出来了, 颇有点记忆中北京东四夜市的情形. 如果说有什么异国风情的话, 便是街头巷尾的卖艺和活人雕塑艺术. 也许是因为圣诞假期的缘故, 24 日的圣保罗显得过于冷清. 圣诞夜我们一行逛了小半个城市, 却找不着一家餐馆. 好不容易摸到一家酒店, 却因没有预订被客客气气地请了出来. 附近的酒吧要到午夜才开场. 无奈之下只好就着芽菜和从所住的旅馆主人处讨来的几片面包, 以及前日剩下的几瓶啤酒, 不过同行三人天南海北大侃一通, 到也笑声不断, 自得其乐, 算是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个圣诞夜.

要谈到对圣保罗的第一印象, 便不得不提到城市的涂鸦文化. 从机场出来的一路上不时地看到涂鸦墙, 而且越近市区, 涂鸦墙越多. 可惜我对艺术无多大的鉴赏能力, 除了几堵涂鸦墙还算赏心悦目外, 其余的便觉得多少有点有碍观瞻了. 不过这从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巴西文化的开放和包容.

在圣保罗只呆了两天, 没有什么景点值得推介. 要说印象深刻点的便算是Ibirapuera公园前的纪念碑和圣诞夜的音乐喷泉.此外值得一去的还有中国城, 或者叫日本城也许更确切点. 由于早期的大量移民, 目前在圣保罗的日本后裔数量颇多, 应该是日本本土以外最大的日裔社区.

不少人说如果长期生活此地, 你会慢慢爱上它的. 也许! 圣保罗这个地方的魅力是需要时间去慢慢体味的, 其旺盛的生命张力恐怕不是我们这些匆匆过客可以一时间领悟到的.

Friday, January 14, 2005

巴西之旅 (序) - January 2005

巴西之旅



一直很想去南美, 想去那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朝圣, 想去体味那绚丽多姿的拉美文化.
一直很想去亚马逊流域, 想去一睹这世界水量第一大河的真面目, 并亲身体验一番徒步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滋味.

只是南美洲国家众多, 且假期有限, 一时无法“下手”. 十月初一个周末的早晨, 起个大早, 无所事事, 在浓郁的咖啡香中, 享受着悠扬的音乐. 怀中抱着我心爱的地球仪. 这也算是我的一个小习惯, 无事时会把它拿出来把玩一下, 无非是想盘算一下在这大千世界中我的下一个旅行目的地会在哪里. 手指无意识地拨弄着地球仪, 恰巧此时音乐台正在播放桑巴舞曲. 那强劲奔放的节奏一下子把我的视线定格在
南美洲那块广袤的土地----巴西. 对! 到巴西去! 去享受那里的阳光, 海滩, 桑巴和足球 ---- 巴西人平生所求不过如此. 相比之下, 我们这些勤劳的中国人是不是过得太辛苦了点?! 不管是否心血来潮, 主意一定, 便四处张罗起来. 只不过两个星期的功夫, 便将有关行程定了个大概. 根据以往的“自力更生”的一贯原则, 决定还是来个自助行. 不仅花费较低, 时间上也比较随心所欲. 另有两位网友也正有此意, 正在招兵买马. 大家一拍即合, 决定结伴同行. 这与我往日的独行客的旅行略有不同.

巴西幅员辽阔, 是南美面积最大的国家, 也是全球第五大国家. 人口, 经济, 及生活水平均居南美首位. 拜造物主所赐, 巴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这儿的人民也似乎是上帝的宠儿, 人们乐观快乐, 热情奔放, 几乎不知忧愁为何物. 去巴西, 几个各富有特色的城市, 如圣保罗, 萨尔瓦多和里约热内卢是决不可以错过的, 当然大自然奇迹的伊瓜苏瀑布和亚马逊热带雨林更是不可失之交臂!


行程 (12.22.2004 - 1.9.2005):

TORONTO - SAO PAULO - IGUACU FALLS - MANAUS - SALVADOR - RIO DE JANEIRO - SAO PAULO - TORO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