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0, 2006

广西的行走(六) - 西街的沉醉 Jan 2006



6-1: 西街的沉醉

If together, If apart, Imagine if…
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地方- IF 酒吧. 门口挂着的小黑板上就写着这样的一句, 让我不由自主地推门而入.



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阳朔西街, 评价不一, 但是西街所具有的异国风味, 小资情调调和出来的那种别样滋味, 却吸引着各色的人们, 熙熙攘攘.

该如何向你描述我眼中阳朔的西街呢?



据说这是个不要爱情只要风情的地方. 也许吧? 听了太多这样或那样的故事, 还是小资们的想象. 我只知道, 在这里, 我能感觉到自己已经慢慢变老. 在这里, 到处是青春洋溢逼人的男孩女孩. 不过倒没有觉得这儿的灯火有多么别样的暧昧, 但仍嗅得出那温暖的情意绵绵和那说不清道不明的风韵.



在阳朔的几日, 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在西街上闲逛, 不一定要做什么, 只是喜欢这种无所事事, 让桂花糊的香气包围着, 慢慢踱步的感觉, 迎着扑面而来的温柔和婉约, 还有久违的质朴.



“在这里, 时光的流逝仿佛一个人躺在湖底, 看着水面上的落叶慢慢地随着水波漂走.”在阳朔逗留了几日后, 才真切领会到西街的沉醉到底是如何的.

Saturday, April 15, 2006

广西的行走(五) - 阳朔的欢喜 Jan 2006



5-1: 阳朔的欢喜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可偏偏出了个阳朔, 又有人要说阳朔山水甲桂林. 于是对于阳朔, 无数小资趋之若骛, 而桂林, 反到落泊成了中转站, 有点落寂无奈地看着人流穿过. 不过也是, 漓江山水相依的缠绵悱恻, 在阳朔地段挥洒到了极致, 领略过了阳朔确是谁也无法比拟的风情万种后, 桂林也就是可以几眼带过的风景.



所以在桂林我也只是打了尖而已, 连鼎鼎大名的叠彩山, 伏波山也省略不计了. 似乎有点对不住桂林那显赫的名声, 于是临离开前, 还是去了趟象鼻山, 不过没进, 只是在公园外, 透过婆娑的树丛, 照了张像, 有点立此成照的味道.



“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
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
在这里, 你还能感受到这千古绝唱的影子吗?


在尼泊尔曾经赞叹过安娜普娜的美, 那种霸道的舍我其谁的气势之美, 让人气为之夺; 在巴西也曾感叹过拉丁风情的美, 那热情狂放乐天知命的美, 让我无端地一声叹息, 为了我们华人的内敛和骨子里的忧郁. 而桂林阳朔的美, 却如小家碧玉般的柔美玲珑, 且因小资们的青睐, 更添了些庸懒和几分风情几分暧昧.

阳朔的美景一时半转是看不完的, 竟然一连在阳朔呆了五天, 阳朔也就居然成了我这三个月来在同一个地方驻足时间最长的地方. 只是因为春节将至, 心仪的印象刘三姐暂时停演, 不免惆怅, 多少是有些不甘心.



一大早便骑着客栈的脚踏车在阳朔的周边闲逛, 据说是经典的 “十里画廊”的自行车路线. 天是南方特有的冬日, 没什么太阳, 但还算晴朗. 一个人就这样慢慢地骑着, 恍若又回到了从前单纯的学生年代, 那时的日子总是过得很慢, 很干净, 也很简单, 也很满足.



月亮山的名号虽听得很久了, 可一直想不明白, 一座山长成什么样才可以象月亮. 直到在月亮村骝跶了一圈, 才恍然大悟, 终于明白月亮山何以得名.

回到客栈, 听主人说有一个上海来的女孩刚到, 也是一个人. 我正缺个游伴呢, 于是一拍即合, 决定一起去遇龙河漂流. 比起名声在外的漓江, 遇龙河更像久居闺中的少女, 清新柔婉, 无盛名之累. 没有大船的轰鸣, 只有竹筏的悄然.



冬日水浅, 富里桥是没办法漂的, 不过筏工还是很尽职地开摩托带我们过去, 说是既然来了, 不妨看一眼富里桥. 老实说, 这一眼真是应该看的, 不枉那段颠簸的小路. 据说是广西最大的单拱石桥, 水中的清浅倒影与桥本身合成一个完整的圆. 桥头各有一棵古树, 枝条遒健, 疏疏落落, 在冬日的天空下显得有点落寂. 石阶上荒草蔓延, 枯萎的藤萝倚坠, 很是苍桑.



遇龙河水极其清澈, 水浅的地方河底看得一清二楚, 水深的地方则象是块碧玉, 深蓝深蓝的. 筏工在后面用长长的竹杆撑着竹筏前行, 每次过堤坝时, 他们都会把竹筏先拖上堤坝, 摆好位子, 再让我们坐上, 然后冲下去, 溅得水花四起, 很刺激. 听说夏日水涨时, 是可以一直冲下去的, 可以想象那是如何的开心了.



躺在竹筏的躺椅上, 悠闲自在, 看两岸的竹影摇曳, 纤陌纵横, 黛色山峦绵延, 层层迭迭的远山近水. 有点痴了!



倘若玩过遇龙河漂流, 所谓的漓江精华的杨堤兴坪段也就不过如此, 丝毫显不出什么过于奇妙之处. 只不过, 大老远的来了, 不去看一下九马画山, 黄布倒影, 还有20元人民币背面的山水, 到是有点过意不去了. 只是我的想象力过于贫乏, 居然连一匹马也没看出来. 想当年周总理可是一眼就看出九匹马来的. 唉, 人跟人毕竟是不能比的.

Monday, April 10, 2006

广西的行走(四) - 龙脊的梯田 Jan 2006



4-1: 龙脊的曲线

春如层层银带
夏滚道道绿波
秋叠座座金塔
冬舞条条银龙

- 摘自龙脊旅游手册



前几日因为下雨, 忍痛放弃了龙脊的梯田, 直接去了程阳. 回到桂林后, 便赶往阳朔, 但对龙脊的想往, 却象着了魔似的不时袭上心头. 所以天刚放晴, 就急不可待地跋涉而去.



冬天如果不是下雪, 便没了环玉砌云端的景致, 就是一年中最荒凉的时候. 为来得不逢时而有些许的惋惜. 没有了春日里的天光水色, 不见了夏日里的滚滚绿波, 少了秋日里令人震撼的片片金黄. 不过即便梯田里不再有炫目的色彩, 即便现在的梯田里荒草杂芜, 漫不经心, 但放眼望去, 广阔天地内所见的唯有连绵不绝的梯田, 它无可置疑无可重复的曲线仍是那样的气势磅礴.



是在阳朔西街的青年旅行社定的龙脊一日游. 到龙脊的时候已过了响午, 就连吃午饭的时间在内, 整个呆在龙脊的时间也仅有两个多钟头. 惦记着那气象万千的层层梯田, 我索性放弃午饭, 甩了大部队, 与导游约了回头的时间和地点, 在围上来的瑶家妇女中雇了位向导, 便沿着山路攀行, 渐渐的就走入了这片几百年历史的大山里.



冬意萧瑟, 一片荒芜. 天阴沉沉的, 山里弥漫着淡淡的薄雾, 虽然雾气影响拍照, 但我已经蛮满足的了. 后来照片中倒有点雾里看花的朦胧美. 当初在尼泊尔安娜普娜徒步时, 在印度塔尔沙漠跋涉时, 我曾感到人的渺小, 感慨自己就象那微不足道的爬行的蝼蚁, 唯一的奢侈梦想不过是能够时不时地晒上点太阳, 让在笑的时候, 能多少还带上点阳光的味道; 而面对这层层叠叠, 连绵不断的壮观景象, 我却不得不感叹人的伟大, 不由得有种激扬文字, 指点江山的冲动.



铺着石板的小径悠悠地蜿蜒在跌宕有致的梯田里, 飘忽缭绕有如一缕缕云烟. 山腰下座落着瑶寨, 从远处看, 象一粒镶嵌在群山中的宝石, 宁静而祥和, 如同仙境般. 而那被薄雾掩映的干栏吊脚楼, 则空灵成仙宫了, 一幅美妙绝伦的淡淡水墨画!



气势磅礴的群山, 坎坷蜿蜒的山路, 浩瀚无边的梯田, 瑶家大姐的腼腆笑容, 潺潺的山涧流水… 仅仅两个多小时的徘徊逗留, 却足以在我的生命中留下另一个千山万水的记忆.

Saturday, April 08, 2006

广西的行走(三) - 那座风雨桥 Jan 2006

3-1: 那座风雨桥

去龙胜的那天下雨, 虽不是什么瓢泼大雨, 但淅淅沥沥的雨却足以让我打消了去爬龙脊梯田的愿望, 于是到了龙胜后, 在车站又直接坐上了开往三江的私人中巴, 为了那座传说中的风雨桥. 其实三江县城, 本身非常普通, 无甚特别之处. 听说绝妙的景致是县城附近的程阳八寨等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的侗寨, 而更出名的便是那座风雨桥了!



从龙胜到三江, 不过八十来公里, 虽是山路, 在平日也就不过两个钟头的车程. 即便现在修路扩建, 据说也就多费个把钟头. 但没成想, 雨水下的山路泥泞不堪, 只能走走停停,, 不时有小型车深陷泥坑, 阻塞交通, 于是一长溜的车流可以绵延好几个山凹. 其中一次居然被堵了近三个小时. 于是从早上十点, 直到晚上六点多, 才总算挪到三江, 整整八个多小时的颠簸. 当天去程阳的班车已经没了, 只好打车前往.


因为颠簸的劳苦, 在车上就在想, 不过是一座桥, 再怎么漂亮, 又能怎样呢? 我又何苦从千山万水之外赶来呢?


在斜风细雨中, 在暮色苍茫中, 我终于站在程阳风雨桥的面前. 那是桥吗? 倒象是空中的楼阁, 宫殿的亭廊, 精美而又宏伟, 静静地横跨在程阳河上. 该怎样形容我当时的心境呢? 惊喜乃至狂喜, 震撼乃至气为之夺. 一整天十几个小时跋涉的辛劳, 一下子烟消云散, 一切都是那样的值得.


天色渐暗, 匆匆在细雨中在寨子里逛了一圈, 找到梁大哥的民宿, 安顿下来. 这是座典型的侗家民居吊脚楼, 走在上面, 吱呀呀地声响. 用过晚餐, 在昏黄的灯光下, 坐在火塘边听梁大哥聊起侗族的风俗文化.



据说每年的除夕之夜, 侗族人都会去祭祀自己的生命桥. 一般要带上从自己穿过的衣服上抽出来的一绺棉线, 一小包茶叶和一点盐巴, 安放在自己的那一座桥下. 而且侗族人把这个祭祀称作“暖桥”, 一个暖字, 不经意间, 已透出那种侗家人与风雨桥之间丝丝相连的亲切和亲密.



夜深了, 雨滴轻轻地打在窗前翠竹上, 极具韵律. 惦记着第二天一大早还得赶去柳洲的巴士, 满心的不舍, 总觉得是那样的意尤未尽. 结果第二天的清晨, 在三江的长途汽车站, 在巴士离站前十多分钟, 毅然决然地退了票, 坐上回程阳的班车, 又一次站在那座风雨桥的面前.



风雨桥又称花桥, 也称廊桥, 集桥, 廊, 亭三者一体, 而这座程阳风雨桥可以说是侗家风雨桥的杰出代表. 亭廊相连, 浑然一体, 犹如水上的一座长廊式楼阁, 雄伟壮观, 飘逸俊秀, 富丽端庄. 而更令人叹服的是, 整个风雨桥, 居然不用一钉一铆, 大小条木, 凿木相吻, 以榫衔接. 全部结构, 斜穿直套, 纵横交错, 却丝毫不差.



对于游客来说, 风雨桥也许只是一座要看的桥, 一段要走的路, 一处要看的风景. 而对当地侗家人来说, 却是生活的一部分. 亭廊上三五成群的老人家一边闲聊着, 一边悠悠地绣着活儿; 不少侗家的阿婆阿姐摆卖着侗家服饰. 色彩古朴, 绣式精美, 极具少数民族风情, 让我欲罢不能. 一连买了好几个饰包和肚兜. 听说这些肚兜都是这些大姐出嫁前绣成作陪嫁的, 而且一做就至少一百件. 只是可惜现在外面的世界实在是太精彩而诱惑了, 姑娘们似乎已经不再静心拈针, 绣一方手帕了!



侗寨大都临河沿溪, 依山就势而设, 局位密集, 一排排的青瓦木楼, 巍峨参差, 鳞次栉比, 重檐翅角, 挑廊吊柱比比皆是, 蜿蜒狭窄的青石板路连接着各村各寨. 而在侗寨, 凡有寨子的地方, 便一定会有鼓楼,有点社区活动中心的味道, 是侗家人平日里议事相聚的地方. 步入清山绿水围绕的程阳八寨, 有一种从未领略过的风光, 清新, 恬静而淡然.



传说中的侗族大歌的确名不虚传, 听了让人荡气回肠. 而芦笙天生有一种忧郁的音调, 虽然雄厚却透着点苍凉.

Wednesday, April 05, 2006

广西的行走(二) - 淡淡的大圩古镇 Jan 2006



2-1: 淡淡的, 淡淡的

大圩江上芦田寺,
百尺深潭万竹围.
柳店积薪晨昏后,
壮人荷叶裹盐归.

- 明代解缙的《大圩》

去大圩其实算是计划外的拍脑袋行为. 在桂林的第一天, 花了大半个上午找地方换钱, 去长途汽车站买第二天一大早去龙胜的车票后. 正琢磨着如何打发这个下午, 突然想起以前有人提起曾是广西四大古镇之一的大圩似乎就在桂林附近, 于是在汽车站跳上班车, 直奔大圩.

虽隔了几个世纪, 眼前的大圩还是那个传说中的大圩. 在解缙笔下的古朴, 恬静的大圩仍是一如既往的田园风光, 古风绵长.



要说大圩古镇, 最有特色的就是那条古色古香的老街和脚下泛着光的青石板路了. 这条老街沿着漓江绵延有5里长, 石板路旁是紧密挨着的老房子, 多是青砖青瓦的两层明清式的建筑, 据说很多房子都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了, 大都比较破旧, 墙体斑驳, 岁月的痕迹立现. 有的民居飞檐画栋, 古朴精致, 隐隐透着点曾有的古意盎然.



悠长而寂寥的老街上仍有一些老店, 比如希奇的草医诊所, 古朴的药酒坊, 挂着灯笼的客栈, 还有许多不同的手工作坊. 看上去没什么大门面, 但仍显露着独特的味道. 但昔日那种热闹的场面已没有了, 或许我来的并不是时候. 满眼的只是波澜不惊的小镇生活, 你可以清晰地触摸到一种熟稔的亲切平和. 闲着无事的老者聚集在一起喝茶打牌, 其乐融融, 或是悠悠地做着杂活儿, 平静地打发着时光, 守望着这最后的古老.



走过万寿桥, 桥身已残破, 在萧瑟的冬季, 多少显得有点凋零. 据说当年电影里刘三姐和阿牛哥就是在这里定下的情缘. 而且这里的桥拱的高度以前是可以过船的, 而今, 桥下已经少有流水了, 不知是季节的缘故, 还是环境的变化, 只是有点郗吁.



偶尔有一两个行人打身旁经过, 只有我一个游人, 踏着青石板的老街漫无目的地闲逛, 看花蔓垂在砖片垒出的院墙上, 看可爱的小狗狗在门牙边好奇地探头探脑. 前面不是悠远的纵深, 就是意尤未尽的转角. 老街上很宁静, 仿佛古镇已经在自己的古老中慢慢地沉寂下来. 不象那些声名显赫的古镇, 在这里, 仿佛远离尘嚣, 只有淡淡的沧桑, 淡淡的厚重, 淡淡的从容. 在大圩的逗留, 让人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于是在我的记忆中, 又多了个淡淡的大圩古镇.

Sunday, April 02, 2006

广西的行走 (一) - 千里的奔波 Jan 2006

1-1: 千里的奔波

十天的广西游走原本并不在这三个月的“流浪计划”之内. 可阴差阳错, 似乎此次在广西的行走是宿命中的注定.


广西行程 (1.15.2006 - 1.25.2006):

HANOI (VIETNAM) - PINGXIANG - GUILIN - SANGJIANG - GUILIN - YANGSHUO - LONGSHENG - GUILIN - SHANGHAI


在泰国曼谷, 发现居然没有从河内到上海直航的班机, 出行前的种种计划, 因此而突然变得支离破碎. 不得已, 我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对计划作出修改. 最后不得不忍痛放弃老挝, 直接从泰国去柬埔寨, 从越南河内陆地经友谊关入广西, 再从桂林飞上海. 只有如此了.

不过因此我见到了程阳风雨桥, 我至今以为美, 满心牵恋的地方. 所以说旅行与人生一色一样, 无论怎么走, 总是在路上, 错过了那样的风景, 有了这样的体验, 有失有得.

在见识了河内的喧嚣后, 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向北, 于是开始了一天中千里的奔波.

河内的凌晨四点, 我已整装待发. 天还是麻麻黑, 我坐在马路牙儿上等车, 警惕地打探着周遭. 一转头居然发现旅馆斜对面是个派出所, 大门洞开, 昏黄的灯光下, 值班的警察趴在桌子上打着盹. 即便如此, 已让在黑暗中等车的我感觉到安全, 不再草木皆兵.

总算登上了去凉山的小巴, 在黑暗中颠簸了两个多小时, 天亮的时候来到凉山. 熟悉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朋友, 应该对凉山这个地方并不陌生. 没有停留, 招手跨上一辆摩的, 赶往中越的边关 – DONG DANG和友谊关. 在越南出关的时候, 工作人员表情严肃, 不苟言笑, 拿着我的护照左看右看, 摩蹭了近半个小时, 才让我出关, 没有任何解释. 我算是重温了下传统社会主义的工作效率.



出了越南关口, 往北走一两百米, 一抬头, 这座石碑赫然矗立在眼前, “南疆国门第一路”, 那一瞬间, 想想那石碑后就是自己的祖国, 居然很没用地热泪盈眶. 其实当初还在国内的时候, 是个不折不扣的愤青, 牢骚满腹. 而来到加拿大后, 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祖国的含义.

过了石碑, 就是中国的入境关口. 一进入办公大楼, 就有种很亲切的感觉. 年轻的办事员满脸的笑容, 因为我后面没人, 还和我聊了会儿, 说以后如有机会, 他也要出去走走, 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想他是一定可以做到的, 至今还记得他那巨阳光无邪的年轻笑容.

再往上走大约五六十米, 拐个小弯, 就是有名的友谊关了. 人的感情真的是奇怪, 明明是自己想来的, 却会近乡情怯.



过了友谊关, 和一位去越南谈生意回来的广东人合打一辆出租车, 赶去凭祥. 这里得特别感谢这位素不相识的人, 因为我入关后一时没找到地方换人民币, 所以打的的钱是他付的, 早餐是他请的, 连从凭祥到南宁的汽车票也是他替我付的, 即便在我的坚持下, 也拒收我要付他的美金, 只是说以后常回国看看, 除了感动外, 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

车到南宁, 他要转车赶去湛江, 而我则转车继续北行, 向着桂林的方向. 大家微笑着点点头, 挥挥手, 各奔东西. 我竟然忘了问他的名字.

在去桂林的大巴上, 又碰巧遇上一位老乡, 而且是做旅游的. 在得知我在桂林的住宿还没定时, 一个电话, 让在桂林的关系帮我定了家酒店, 于是我以50元一晚的价钱住进了桂林闹市区标价三百多的标间, 窃喜.

从小到大, 记忆中的教诲大都是, 外面的坏人多, 千万得提高警惕, 别相信陌生人. 还有什么世风日下, 物欲横流的. 其实, 这世道上还是好人多, 当然坏人也不是没有. 而在旅途中, 人情往往比风景更动人. 能够感受无处不在的人的情怀, 该是旅行中最大的福气了, 甚至是久远的记忆. 即便他日一个午后的偶然想起, 仍会有淡淡的笑意, 满心的感激.

1月15日, 从河内到凉山, 再到DONG SANG, 入友谊关, 进凭祥, 出南宁, 再到桂林. 从凌晨四点开始, 小巴, 摩的, 出租, 大巴, 换了五趟车, 奔波了千里, 终于在晚上九点赶到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