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2, 2007

透过历史的尘埃(八) - 开罗之记忆碎片

关于开罗,我的记忆是支离破碎的,正如这个城市本身就是支离破碎得一样。正如有人所说的,开罗就象是一面巨大的镜子,摔碎了,每个碎片都折射出一个曾经或现实的矛盾的世界。

想象中的埃及是古老的,可现实中的埃及却是用这个国家的陈旧证明着历史的悠久,文明的古老。很可惜,自己给我的印象就是落后和陈旧,虽然她历史的悠久庞大让我不虚此次千里迢迢的旅程。

8.1 金字塔的传奇

埃及, 这是一个从不缺传奇的地方。



而这伟岸神秘的金字塔和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便是代表了整个埃及的传奇, 让人最为神往。

曾经有多少次梦想过站在这传奇的面前,许是盼望了太久,一旦成为现实,反倒有点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表达。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又许是这十来天被古迹轮番“轰炸”,我已被“Ruined”。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只是淡淡的“我来了!”好像是赴一个早就该来的约会。

据说古埃及人认为死亡是通向极乐世界的必由之路,于是金字塔便成了法老们通往极乐的大门,走向天堂的阶梯。如此的生死观是坦然而豁达的!



不愿再去熬述金字塔的那些许多的不可思议,想必是你我耳熟能详的。那些天方夜谭般的诸多玄妙不是你我可以揣测的。即便经历了多年来科学家们的精密考证,仍是诸多的谜。有时我宁愿所谓科学的进步也能给神奇的传说留一点发挥的空间。


一眼望去,只有纯净的黄褐色,让人不由得想起单调,荒凉和苦涩。见证了千年岁月时光的金字塔,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洗礼,即便已是斑驳剥离,仍然傲立在吉萨高地,淡然看着沧海桑田,人世变幻。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提到,无法解读是埃及文明的悲剧,但对金字塔本身而言,它比那些容易解读的文明遗物显得永久。只是永久有多久?这会是永久的悲剧吗???



狮身人面像又称斯芬克斯,就这样伴随着吉萨金字塔在尼罗河畔默默地守护了几千年。那几千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已刻在饱经沧桑的脸上,脸部的轮廓已不大清晰,但那隐约的笑容却是如何的耐人寻味。


这就是我曾经的梦境了!?


8.2 浓缩的世界- 埃及博物馆

该如何描述这个世界闻名的埃及博物馆呢?借用Sean同学在博物馆泡了四个多小时后的总结名言“一楼除了石头还是石头,二楼除了金子便还是金子。”话虽说是白了点,朴素了点,但的的确确是个大实话,到也一针见血,精辟的很。


粉红色砂岩建造的埃及博物馆不大,只有两层,却收藏了近十万件古埃及各个时期的文物,琳琅满目的都是无上的珍宝:巨大的阿梅诺菲斯三世及妻子泰伊德雕像,何露斯神护卫的哈夫拉黑色石雕,精致的黄金裹棺,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各个时代雕刻细腻的石棺...... 每一样都代表着古埃及一个时代的辉煌,一幕幕地上演着这片土地上曾经的壮丽和恢宏。我有点目不暇接。



且不论著名的皇家木乃伊馆和图坦卡蒙珍宝馆,光那些走廊上的彩绘木馆,到处触手可及的石像石雕,任何一件放在其他博物馆都能成为镇馆之宝,但在这里只是随意地“堆”在简易木架上,“撂”在走廊边,有的甚至连说明都没有。这样的随意让我不由得想念起柬埔寨金边那座亲切的有如邻家大院的国家博物馆。一样的漫不经心,没有各式的防备(当然珍宝馆自是另当别论),有的只是“赤裸裸”的真实,一伸手就可触及的到的真实。也许是因为有些审美疲劳了,这两个星期来,动辄四五千年的丰厚历史文化劈头盖脸地压下来,我有点麻木了。在这个被浓缩了的世界里,我无语。

这里的一切,尤其是那流光溢彩的珍宝,不可一世地昭示着这个国家曾经的强盛,与旷世荣光。只是人是不可活在过去的,在纪念历史的同时,现今的人们是不是应该有更多的努力呢?!

8.3 尼罗河上的夜


想象中尼罗河上的夜是眩目而又暧昧的,应该是那种越夜越美丽的那种。所以当时一到开罗,就迫不及待买了夜游尼罗河的Cruise,对此行充满了无限期待。


没有想象中的眩目霓虹灯,夜幕下的尼罗河两岸实在是太安静,太平乏了。幸好游船上到是挺热闹的,Sufi Dancing,原本是一种伊斯兰宗教崇拜的仪式,只是在这里已成了娱乐游客的一种表演。许是渲染气氛的需要,今晚游船上的舞者是一高杆一侏儒,的确很搞笑。舞者在不停旋转中,双手伸向天空,表情沉醉,特制的三层长袍转出绚丽的圆。


8.4 哈利里市场

来到开罗,不可能不去大名鼎鼎的哈利里市场,尤其是象我这样一位喜欢穿街走巷的行者。感受当地市井小民的真实生活,最好的方式便是去体验一下这样最原生态的市井市场。

哈利里市场,名号类似北京秀水,却远比秀水大得多。外国游客慕名前往的只是哈利里市场里极富民族特色的几条交错的街巷,更多的街巷都是当地民众们民计民生的物资集结地。在这里出售的物品,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


在这蛛网般纵横交错的街巷里商铺林立:香水瓶,纸莎草画,地毯,围巾,金银饰品,水烟袋,真假古董......应由尽有,色彩浓郁艳丽夺目。空气中弥漫着奇怪香料和水烟的味道,更充斥着“阿比比”的极富韵律的阿拉伯音乐- 拥挤喧嚣,却充满生机。

只是如果想在哈利里市场徜徉或希望有所斩获,是需要点勇气的。据说要在生活中修行,这儿可是个极好的地方。亲身体验后更是感同身受。


万不要盲目相信“灿烂”的笑容和非比寻常的热情,否则傻乎乎之后很快便会心力憔悴了。

8.5 开罗之二三

之一:

明明是好好的四车道的大街,埃及的人们却有本事把街道挤成六车或七车道,完全没有秩序,爱怎么开就怎么开,实是自由的很。在这里,红绿灯往往成了陪衬品。

之二:

街上车如潮涌,既有豪华的宝马奔驰,也有骑着毛驴或赶着牛车漫步其中,居然可以互不干扰地自行其是。凑热闹的群羊后面,装满牛的卡车拼命按着喇叭。

之三:

作为首都的开罗,似乎该有的全都有了。各式的带有古埃及印记的建筑,明显宗教风格的清真寺,和现代建筑竟相展示异域的风情。

之四:

对照着旅游指南和路边广告牌上的电话号码,我重新认识了数字0到9。完全颠覆了记忆中的阿拉伯数字。好奇,埃及小学生们做数学题时是用叫阿拉伯数字的阿拉伯数字还是用不叫阿拉伯数字的阿拉伯数字?


后记:

透过历史的尘埃,古埃及到底是怎样的?

我不知该如何回答。

两个星期来的走马观花,我不敢妄下结论,所记所思的只是我的旅行记忆和些许感触及感悟。

“以沙漠和大海的眼光,几千年来人类能有多少发展?尽管我们自以为热火朝天。”

——余秋雨《千年一叹》

Thursday, September 20, 2007

透过历史的尘埃(七) - 黑白沙漠 (Black/White Desert)

7.1 黑白沙漠



黑白沙漠,并没有想象中的罡风四起, 黄沙漫天, 可以让人豪气万丈。去之前,一直没想明白什么样的沙漠才是黑白沙漠。去了之后,才发现所谓的黑白沙漠全然不是这么回事。



其实黑沙漠的沙并不是黑的,只是沙漠上布满了黑色的山丘。走近,山丘上全是黑色的碎石。若不是站在高处,是体会不了黑沙漠的壮观的。所以我炎炎烈日下努力必须爬上这山丘,虽然山丘算不上高,但站在上面,放眼望去,还真有点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整片沙漠看上去是种诡异的黑,很特别。



白沙漠, 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与想象中的不同。虽然地上很多很细很细的白沙,但更多的是白色的石灰岩。在经久的风化后,变成了各式各样可爱的石头,而且大都是大大的头,细细的脖子,很担心会不会突然断裂。



总算找到了那著名的小鸡炖蘑菇,大自然的力量真的很神奇!




夕阳西下,昏黄的光线让天空有了非常美的颜色。我们拿着照相机,一刻不停,希望能将这美丽留下。远处行来一列驼队,悠扬的驼铃传来,总算让我满足了下对沙漠的想象, 否则还真难把我面前的“沙漠”和心目中的沙漠联系起来。



这便是我们当夜扎营的地方,有种以地为席,以天为被的傲然感觉。夜里很冷,所有的记忆都已模糊,但那满天的繁星却好像仍在眼前。

只不过“走南闯北”的经历让我的眼光过于挑剔,并没有当初在印度塔尔沙漠时的激动。回来后安排我们这次黑白沙漠之行的老头显然对我的“It's OK"的评语很是不忿。



一大早用过简单的埃及式早餐,便返回Baharyia,一个热闹的绿洲小镇,回开罗的长途汽车要等到下午才有,但这个地方实在太小,没什么可逛的,就那一条二十来米的街道,所以我们索性在路旁的简陋汽车站下欣赏起来来往往的行人... 就这样消磨了好几个小时。


Tuesday, September 18, 2007

透过历史的尘埃(六) - 红海的绚丽 (Red Sea)

6.1 红海的绚丽



又是一夜的劳顿,不知半夜何时过的苏伊士运河(虽然我曾信誓旦旦地说一定要看看这条有名的河)。醒来后望着窗外一成不变的荒芜景色,眯乎乎的脑袋似乎也更加麻木起来。不明白红海为什么被称为红海,也无法想象,这海究竟会以怎样的方式出现在我的眼前。



又打了会儿盹,再睁眼,远处已是满满的湛蓝,迎面扑来,我毫无准备。红海,就以这样的姿态进入我的眼帘。从长途汽车站再打的去市区,说是Taxi,其实也就是小型的Pickup Truck。我站在后面的敞篷车上,任湿润温暖的海风吹乱我的头发,很酷的样子。



来到所谓的市区,也就是一条沿着蜿蜒的海岸线修建的很热闹,很“繁华”的街道。找到旅馆先安顿下来,又安排好晚上出发去St. Catherines爬西奈山看日出的游程,总算是可以休息下了。



精力旺盛的Sean决定去潜水,我们三位大小姐们则决定养精蓄锐,为登西奈山作好准备。睡了一觉后,神清气爽,于是出门悠闲一下。



Dahab有不少颇具格调的餐厅,大都沿着美丽的海岸线。旅馆对面的餐厅是用茅草搭建而成的,整个餐厅没一张凳子,全是各式颜色鲜艳的坐垫。大家都很懒散地无所事事地躺着,享受着红海的明媚阳光,呼吸着红海的味道。



等到夜色朦胧的时侯, 各家餐厅都掌起了灯, 整个街道便亮了起来. 那淡紫, 粉红, 橙黄, 嫩绿的氤氲光芒在海岸边上摇摆, 灯影绰绰,有丝暧昧,有点让人心醉。



自然免不了一顿海鲜大餐。瞧瞧我们的海鲜船,有点舍不得下手。


6.2 西奈山日出



其实来西奈半岛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想去摩西领受“十戒”的西奈山看日出。除了象我这样遇山则爬的主儿,西奈山还是世界各地无数教徒朝圣膜拜的圣地。



半夜从Dahab出发,两个多小时后来到西奈山脚下的卡特琳娜修道院,在向导的带领下,向西奈山顶进发。登西奈山的路线有两条,一条全程3750级台阶,另一条是可骑骆驼的盘山缓坡。我们决定上山走缓坡,下山走台阶,听说那边的景色更好。



夜色漆黑,满天繁星。我们在头灯和向导的指引下沿着曲折的山路向上,抬眼往上望去, 早先起程的登山者的头灯隐隐约约闪烁着, 象一条蜿蜒的长龙, 很好看!



我这几年来曾领略过安娜普纳山上震撼灵魂, 有如盛大上演的日出, 还有塔尔沙漠上那瞬间华丽辉煌的日落, 美丽的让人落泪的吴哥的日出日落,也许因为种种,西奈山的日出在我的眼中远不至于美到极致。但即便如此,当旭日以它特有的红在天际边升起,西奈山被镀上了一层橙黄。



有不少教徒面对冉冉上升的太阳,满怀虔诚地唱着圣歌。坦白地说,这是我觉得最好听的圣歌。看来有时有着虔诚的信仰也该是件挺幸福的事。



卡特琳娜修道院

Saturday, September 15, 2007

透过历史的尘埃(五) - 亚力山大的浪漫 (Alexandria)



5.1 地中海新娘

早在公元前几百年,亚历山大决心在这儿修建一座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它命名,亚历山大由此产生,并成为埃及希腊时期和罗马统治时期的都城。虽然曾经的辉煌已不再,可寻的古代遗迹也并不多,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发展历史,古老和现代,传统的伊斯兰文明和新式的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融合。这座美丽的城市既秉承料欧洲大陆精致细腻的风格,又有着北非阳光般灿烂的热情洋溢。其特有的魅力风情让它有着“地中海新娘”的赞誉。



一出车站大门,回首望去,便是极具欧洲风情的建筑。



众人按图索骥,寻找Greco-Roman博物馆,到了后才被告知因维修暂时封馆,于是我们直奔亚历山大国家博物馆,大饱了眼福。



傍晚的亚历山大是热闹的,生机盎然的。尤其在这里手拉手逛街的青年男女其实很平常,这在埃及的其他地方是有点不可思议的。繁华的商业街上居然到处是琳琅满目的精美内衣店,其款式与这边的Victoria Secret不分伯仲。我和Sharon很是纳闷,有一种冲动,想扒开阿拉伯女人身上那厚厚的长袍,看看里面到底穿着什么样性感的内衣。当然想归想,自是不敢付诸实施的。



傍晚海鲜大餐后,众人一致决定散步回去,沿着滨海大道一路走着,清凉湿润的海风轻轻吹过,很是惬意!




5.2 灿烂无邪的笑容



法罗斯岛上,早已不见了踪影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 在其原址上修建起来的城堡厚重,有些许的压抑。不知为何,当天的游客很少,反到成了点缀,而此刻的法罗斯岛是当地人的乐园。悠闲的垂钓者,依偎着的情侣,让这儿有点温暖,有点柔情,有点蜜意。




白色的浪花一层层扑来,有一种柔媚的风采。





其实广场上的孩子们无疑是最幸福的。也不知为什么,我们一行人居然很受欢迎,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围上来,叽叽喳喳的问个不停。“What's your name?”,“Where are you from?”,“How are you?”。我们在Luxor已被这典型的埃及问候三部曲弄得头昏脑胀。不过面对孩子们灿烂无邪的笑脸,我们自然也被感染了好心情,嘻嘻哈哈地与她们嬉戏着。





大家都是读书人,免不了要附庸风雅一番,决定去看看亚历山大极具特色的新图书馆。原本公元前几百年前,这儿有着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图书馆,不幸后来在一场大火中毁于一炬。源于对往昔辉煌历史的骄傲,2千年后的亚历山大又兴建了一座新的图书馆,延续着人文荟萃的传统。




Tuesday, September 11, 2007

透过历史的尘埃(四) - 卢克索的沉淀 (Luxor)


据说,世界上70%的古迹在埃及,而埃及95%的古迹在底比斯。原本刚听说时挺不以为然的,真正见识了,才明白所言非虚。

你听说过有这样的一个城市吗?当现在的大多数国都还未有人迹时,它已经完成了国都的使命;有这样的一座城市,被尼罗河一分为二:东岸和西岸,一边给了生者,一边给了死者。这就是底比斯,荷马笔下的“百门之都”,现在的卢克索(Luxor), 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



4.1 神话般的卡纳克神庙




为了避开北非热烈的阳光,我们一大早就赶去了。此时的阳光是温暖的,也是明媚的,卡纳克神庙被包围在一层淡淡的金光中,有种神话般的感觉。



这是底比斯的标志建筑,始建于3500多年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神庙建筑群。以前不大有这个最大的概念,置身其中,才真正明白。而且在我看来,这已不是简简单单的神庙,更是个神话传说。不管从什么角度望去,都觉得无与伦比的的震撼,可以想象在那遥远的岁月里,这里曾演绎着何等宏大的仪式。





神殿,不可思议的高大廊柱,直指天穹。仰望去,柱顶是华美精致的花托,蓝天在上,阳光倾泻,我的时空感有点错乱。到处是精美细腻的石刻壁画,讲述这远古祭祀的场景,众神的故事,让我目不暇接。



神殿前高高耸立的方尖碑象征这太阳神的光辉和荣耀,上面铭刻这拉美西斯二世(又是这个到处树碑立传的主儿)的丰功伟绩。



实在没办法太详细地描述卡纳克神庙,对于古埃及人的大手笔,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而且对于有限的篇幅那将是一个挑战,当然鄙人的笔拙也是原因之一。



那一天卡纳克神庙的记忆有点零散,恍惚中忽然觉得在卡纳克神庙,就得顶着个大太阳,在这儿,似乎只有在烈日下才能烘托出那种对太阳神的景仰之氛围。




4.2 差点失之交臂的卢克索神庙



底比斯,毕竟是几千年前的古都,除了古迹,还是古迹,多到我有点麻木了。在炎炎的烈日下我开始偷懒,不想去卢克索神庙了,觉得在外面照几张就得了。



在Oliva这位对人文历史非常“感冒”的循循善诱下,我同意傍晚行动。进去后才发现自己是无法偷懒了。在各式灯光恰到好处的映衬下,卢克索神庙收敛起白日里的凌人气势,透出点温婉,安详,宁静和肃穆。



走进塔门后便能无时无刻地感受到神庙的宏伟。虽然神庙是破旧的,但其间流露出的点点滴滴都无不在告诉我们这里曾有的波澜壮阔与盛世繁华。




4.3 “死了并被埋葬了”

图坦哈蒙二世(Tutankhamun II),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王。作为一个生于动乱年代,死时年仅十几岁的法老,本不能和拉美西斯二世这样伟大的君王相提并论的。不过他的墓室的发现让他一夜成名。难怪有人评论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业绩就是“死了并被埋葬了。”



在底比斯西岸的一个偏僻的山谷腹地,在炎炎的烈日下寸草不生,一片荒芜,放眼望去,只有满目裸露的岩石沙砾,寂静空旷,有一种死亡的窒息感,这便是著名的国王谷(Valley of the Kings).图坦哈蒙二世墓就在其中。



这是法老们为自己精挑细选的百年之后的长眠之所。可惜的是,再隐蔽的场所也逃脱不了为后人骚扰的命运,盗贼也好,学者也罢,还有我们这些猎奇的游人,恐怕法老们的在天之灵也是无法安息的!



每张门票可以观赏任意三个墓室。我们首先奔去的是Rameses I墓室,沿着狭窄矮小的通道弓着腰来到主墓室,很失望。除了大量精美的壁画可以入眼外,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墓室很小,通风极差,没呆一会儿就有点胸闷憋气,于是赶紧“爬”出来透气。老实讲,比起中国古代各式恢宏,气势庞大的帝陵,这儿简直是小儿科,没什么看头。索性剩下的两个墓室也懒得搭理了,反倒是Sean兴致勃勃,一人把我们剩下的所有墓室全逛了个遍。


4.4 亮丽的女王庙

Queen Hatshepsut, 是位武则天式的人物,是埃及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法老。以摄政的方式上台,然后以太阳神女儿的神份正式宣告为埃及之王,而且在位多年,也是政绩斐然。



这座神庙(Temple of Queen Hatshepsut)又称女王庙,与我们所见的其他神庙不同,依山势而建。后殿紧傍峭壁,前殿顺山势一层层延伸出来,远望去,气势磅礴。



整个殿堂损毁得挺厉害的,不少断裂的廊柱石像都是后人用水泥修补的。让我吃惊的是内殿侧室的壁画,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居然依旧是那样的色彩鲜艳亮丽。



哈索尔女神(Hathor)


4.5 哭泣的门农神像

很久以前见过门农神像的相片,当时记不得名字,只是那份不可置疑的气势和孤寂让我心中一凛,而门农神像便由此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从国王谷出来后来到这儿,原本是公元前十几世纪国王的祭祀殿堂。不知何时,就只剩下这两座孤零零的石像,静静地矗立在一片旷野之中。看着这两座高大而又历尽沧桑的石像,可以想象当初的神庙是如何的宏伟雄浑。只不过岁月流传,一切繁华和辉煌褪去之后,这儿已成为了一段历史,留给我们的最后记忆便只是这些破旧的石像。



传说,每天清晨当微风吹过,遍布神像全身的裂缝就会传出悲惨的哭声,而眼窝中汇聚的晨露就会溢出,好似在流泪,因此也被称为哭泣的门农神像。



虽然悲悯往往是刻骨铭心的,但在阳光下抬头仰望,忽然觉得在碧蓝的天空下,两座石像是那样的洒脱,那样的伟岸,没有丝毫英雄暮年的苍凉,这是我喜欢的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