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18, 2006

泰国记忆(五) - 谢谢你, 朋友

5-1: 谢谢你, 朋友

喜欢独自上路, 因为太多的未知和不定, 因为期待着, 在漫漫的路途上遇到一些可以眼光交汇, 充满喜悦的人们, 因为那淡淡的感动.

遇见PONG 和 YING, 是在热闹迷幻的摩洛哥. 那是两年前的一个金秋, 我独自去西班牙, 葡萄牙和摩洛哥. 人真的是一种很奇怪的情感动物, 仅仅是为了梦幻中的卡萨布兰卡, 仅仅是为了见证那段虚构的缠绵悱恻的爱情, 我居然从千山万水之外赶来. 临行前, 又把“卡萨布兰卡” (又译“北非谍影”)看了第十遍. 能在他乡遇知音, 应是很惬意和得意的事吧.

这是一对恩爱幸福得让人羡慕的小夫妻, 来自泰国曼谷, 不知是第几代华裔, 但据他们讲, 祖上是一定有中华血统的, 虽然不会说华语, 不过还是那种亲切感, 却是久违了. 所以在旅途上, 很多时候都和他们混在一起, 做了一回亮闪闪的电灯炮.

正如前面所说, 原本两个人能够在旅途中邂逅, 这便已是难得的缘分. 倘若还能谈话投机, 这便是极美好的记忆了. 但更若能成为惺惺相惜的朋友, 便只能怀抱感恩的心了. 即便相隔万里, 不一定时时联系, 只需偶尔的一句问候, 不经意间在心头浅浅的挂念, 就足够了.

还在尼泊尔的时候, PONG 和 YING 的伊妹儿(EMAIL) 就已经追了过来, 询问我的情况. 正玩得没心没肺的时候, 发现还有朋友惦念着, 心暖暖的. 刚进印度没几天, 又有伊妹儿追来, 问我去泰国的计划安排, 极力邀请我住在他们哪儿.

朋友有心, 但不能滥用. 象我这样东跑西颠的, 住在别人家, 实在是太麻烦他人了, 所以婉拒了. 但没想到从清迈回来, 居然一时找不着旅馆, 也只好打扰PONG和 YING两日.

刚到曼谷的第一天, 与PONG联系上, 当晚他们就开车过来, 为我接风洗尘, 去了一家河边的餐厅,品尝了冬荫功等特色泰国菜. YING还在路上买了当地著名的香芒糯米饭作饭后甜点, 香甜软糯; 因为我有打算去大城(AYUTTHAYA), PONG又四处打听, 帮我查到最方便快捷的路线, 怕我迷路, YING 还在纸上用泰文英文详细写下乘车和下车的地点; 从清迈回曼谷, YING一大早就在车站等我, 接了我之后就直接去CHATUCHAK周末市场, 陪我在市场里逛了整整一天, 兼做了一天的翻译; 第二天又开车带我去靠山路打听去柬埔寨暹粒的车票, 又陪我去邮局寄包裹, 忙碌了大半天, 晚上还亲自下厨, 让我大饱了口福; 后来又带我逛了夜市… 不一而足.

有些人, 不需要常见面; 有些事, 不需要常念叨. 但即便他日一个午后的偶然想起, 过往的一切仍会如钢版画般深深地刻在记忆中, 恍如昨日.

我不是一个时时把谢谢挂在口上的人, 所以除了说声谢谢外, 也只有心存感激, 真诚的感激.

谢谢你, 朋友!

Thursday, January 12, 2006

泰国记忆(四) - 大城 - 断壁残垣的倾诉


4-1: 大城 - 断壁残垣的倾诉

AYUTTHAYA是泰国的古都, 又称大城, 意为“和平之城”. 在曼谷北部大概76公里, 是泰国大城府的首府. 大城王朝是泰国历史上的全盛时期, 有着四百多年的辉煌. 据说, 当时的大城就象一个手艺精湛的雕刻家, 当地的寺庙, 皇宫及佛像的镂刻, 无不称为经典名作, 佛教的精髓在此达到颠峰. 当时繁荣的景象, 均被很多文献记载喻为人间的天堂. 虽然曾经绚丽万千, 可惜再久的璨烂也有没落甚至湮灭的一天. 在1767年, 这座和平之城在大城王朝和缅甸王朝作战中彻底被毁, 就连寺庙大佛也难幸免. 从此辉煌便成了历史, 成了后人的凭吊, 成了动容的沧桑.



不知道当我今天看到大城的全貌时, 可否能从断壁残垣之间想像这座城市曾有怎样辉煌的时光, 在过去?

天还是黑漆漆的就出门了, 打车去轻轨站, 准备坐轻轨去汽车站, 再转车去大城 (AYUTTHAYA). 天下着大雨, 让我不免担心起在大城的骑车游览的计划会不会因此而泡汤. 九点来钟来到大城, 居然是阳光明媚, 心情也不由自主地灿烂起来.



按照YING事先帮我查到的信息, 很容易就找到平价旅馆一条街, 在一家铺面租了辆自行车,可以免费存包, 40B/天. 好久没骑车了, 在铺面门口的小马路上歪歪扭扭骑了几圈, 就挥挥手上路了. 古城不大, 但景点多且分散, 在车流和人群中左向骑行还是需要一点勇气的, 更何况头顶烈日. 因出门时下雨, 根本就没带帽子, 结果仅仅大半天的工夫, 就让我在尼泊尔和印度小心保养的脸蛋彻底毁容了.



先去了WAT MAHA THAT, 为了那个藏在树根包裹中的佛祖头像, 树上缠绕着明黄亮绿或紫的绸带, 难得一丝亮丽的颜色, 在一片灰暗的断壁残垣中. 古老破旧的城墙, 被岁月剥蚀的废墟, 被偷盗者砍去脑袋的佛像, 满地的落瑛, 只能用满目苍夷来注释眼前的一切.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都付与这断壁残垣.” 静静地注视着那默默几百年被树根包围的佛祖头像, 现在虽已是泰国古迹的标志, 不知他可仍否怀念那以往的辉煌? 望着那蔓延的青苔, 无语而迷茫.



很多感受是在蓦然回首时才会感动或者感伤. 在当下, 我反而迷茫.



WAT PHRA SI SANPHET应该是大城的个个遗迹中气势最恢宏的, 虽然破败得令人心酸. 仍是遍地的片片瓦砾, 散落在荒草之中, 断残的石塔石柱在阳光下显得落寂苍凉. 多年雨水的刷洗, 在高塔上留下黑色的痕迹, 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没有风, 没有声音, 只有炙热的阳光. 面对扑面而来的震撼, 虽然不至于“一抬头, 已是满目的眼泪”, 却是情不自禁地动容, 为它过去的辉煌, 为它今日的凋零. 可是, 即便凋零, 我还是喜欢这毫不掩饰的凋零和直截了当的悲凉.

相比之下, 国内那些所谓的修缮重建, 太多的人工雕琢, 太多的胭粉脂气, 反倒显得太矫情, 太伪诈, 令人痛心了. 你可以想象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吗? 不见了那熊熊火光, 缺失了昨夜的残梦, 没有了民族的悲愤… 圆明园还能是圆明园吗?

在烈日下, 在呛人的灰尘中, 我慢慢骑着自行车来到WAT CHALWATTHANARATN, 门外停着七八辆双层空调巴士, 成群的中学生们把入口围个水泄不通. 不期而遇的喧嚣, 让我打消了盘桓的想法. 只在外面凭吊了一眼.



最后一站去的是WAT YAI CHAI MONGKHON, 这儿有着另一种气势, 壮观之余却不失生活的雅致. 虽是遗迹, 但并不太破败; 虽是古意垂垂, 但不乏现代的影子. 披着黄绸的佛, 高耸入云的塔,橙红色的塔巾, 湛蓝通透的天, 绿意盎然的树木, 隐约的诵经声, 虔诚的香客…一切都极和谐的融合在一起. 所有的久远故事, 昔日的繁华过往, 都已不再重要.



只可惜没机会去参观电影“安娜与国王”的拍摄地. 倘若能骑着大象, 徜徉在泰北丛林中, 遥想当年的凄美爱情, 那该是怎样的惬意?! 不过也罢, 在路上, 有得有失, 错过这样或那样的风景, 实是正常. 若是什么都想要, 未免太贪心了. 随意而安吧!

Monday, January 09, 2006

泰国记忆(三) - 美食的诱惑 Dec 2005


3-1: 美食的诱惑

酸酸的, 甜甜的, 辣辣的泰国菜, 一直是我的最爱. 可惜在多伦多, 正宗的泰国餐馆没几家, 而且路途遥远, 能大块朵颐的机会并不多.

好象友人说过 “人们对一个地方的回忆, 很多时候是和美食联系在一起的.” 对我这样一个一向信奉“民以食为天”的人来说, 这莫过于最好的借口了. 所以到了泰国, 自然不会错过向往以久的泰式美食.



在考山路闲逛, 见街头有妇人挑担卖小吃, 凑近一看, 原来是青芒果沙拉, 看上去极诱人. 切成细丝的青芒果, 小段的青豇豆, 切成小块的西红柿, 配着干虾米, 一大把碎花生米, 几粒新鲜朝天椒, 调味料里有许多的柠檬汁和鱼露, 放在大大的木臼里, 捣几下. 吃起来又酸又甜又辣, 好吃极了. 以至于惦念着那大大的木臼, 想着要不要弄一个回去, 只是后来掂量着在东南亚还有一个月的行程, 这才作罢. 不过在泰国的十天里, 我几乎是天天都要一两份青芒果或青木瓜沙拉, 算是过了隐.



另外值得一提的便是冬荫功了, 可以说是久仰大名了. 蓝色浅色印花瓷碗里, 汤表面的一层是红红的, 以为会很辣, 不过汤入口的第一个感觉是鲜, 然后才是酸, 并不算太辣. 我竟是欲罢不能, 一连要了两碗.

以辣闻名的泰国菜自然是有代表的. 当海鲜沙拉诱人地呈现在我面前时, 忍不住一筷子下去, 刹那间, 突如其来的酸辣让我眼泪直流, 没想到真正泰国菜的辣是如此直截了当, 和我们平时在国内吃到的四川或湖南的回味无穷的辣完全不同. 不过当我的味蕾渐渐适应了这种泰国特有的酸辣, 便也真正品味到那诱人的鲜.





好吃的实在是太多了, 在泰国的日日夜夜里, 我几乎每天都吃得个肚圆, 所谓减肥的梦想, 早被我丢到爪洼国去了. 还是意志不坚定, 在美食的面前, 受不了诱惑. 反省归反省, 仍是照吃不误. 不过吃过之后, 又开始盘算着以后离开泰国了怎么办. 不是说什么自力更生吗? 于是四处打听学做泰国菜的地方.

4-2: 学做泰国菜

在清迈, 在Gap’s House 我下榻的地方, 参加了一天泰式菜肴的培训班.



一大早, 有车接我们, 先去当地的市场, 了解一些泰式菜中常用的作料和香料, 顺带参观当地人的日常市井的生活, 见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东东, 算是开了眼. 大家不妨来瞧瞧, 看看谁有这个勇气?



逛过市场, 小面包车带我们来到一家独门独户的院落, 挺大的, 院落里错落有致地栽种着各式各样的热带花草, 绿树成荫. 各种装饰既给人一种质朴的美, 也不失精致雅气. 教课的老师们很风趣, 学习的过程中总是笑声不断.

我这人似乎在烹饪上还是蛮有些天赋的, 至少老师是这么夸我的, 说我做菜的FEELING不错, 有培养的前途. 听得我心里甜滋滋的, 若是以后丢了手头上这份工作, 还真的不妨考虑换行做大厨. 不过可得有人请我才成! 是吧? 不过以后要是有时间, 倒是不妨考虑来这儿再“深造”一番.



一上午学了五个菜. 吃中饭的时候看到桌子上色香味俱佳的泰式菜肴, 难以想象那是出自我之手. 又自我陶醉一下.



下午又学了PHAT THAI 和泰式春卷, 还有SABG KAI YAA FAK THAWNG (泰式甜点 – 椰汁南瓜),全部打包. 在当晚回曼谷的火车上, 享受了一顿地道的泰式圣诞大餐.

课程结束前, 老师在颁发给我证书时, 又夸了我一下, 要我经常练习, 还说做菜要靠感觉, 步骤、程序是次要的, 在加拿大如找不到的材料可以用其它代替.



回来后已经快两个月了, 不好意思的说, 到现在还没练习过一回呢! 实在是惭愧的很.


Thursday, January 05, 2006

泰国记忆(二) - 清迈 - 挥之不去的记忆 Dec 2005


2-1: 古城 · 夜市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且不说自己有多少的仁义, 但爱山却是无疑的. 于是, 舍弃泰南的阳光海滩, 执意北上, 去清迈. 那是一个可以让时间凝滞的古城, 悠闲平和. 那也是一个吸引不少徒步爱好者的高山民族风情地. 让人在离去之后, 仍会无端牵挂着它的好.

坐的是考山路的夜间巴士. 一路上, 已经习惯了赶夜间车, 一来赶时间, 二来省住宿费, 可谓一举两得. 原本保证七点启程的巴士, 磨磨蹭蹭地拖到八点多才慢吞吞地离开曼谷. 还好, 一路狂奔, 算是准点到达清迈, 不过没进城, 而是停在城外的一个加油站, 把我们卖给了几家当地的旅馆, 我和在车上刚认识的Tara和Noel, 还有其他五位被塞进一辆TUKTUK. 这似乎是考山路上心照不宣的交易.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车票便宜自然是有原因的. 第一次遭遇, 心中有些忐忑, 幸好有一女子是老江湖了, 听她说, 如果不喜欢被拉去的旅馆, 你自可以离开, 在泰国是不会强迫或威胁你住那儿的, 即便旅馆是按人头向巴士公司付费的. 的确如此, 当我背包离开时, 并没有受到阻挠, 只是问了一下而已. 不得不感叹有时侯人们还是需要有对上天和神明的敬畏的.


在清迈, 作为古迹被完整保存下来的四角的城门, 暗红色的墙砖, 厚重有余, 但何处可觅那曾经高大的四方城墙? 护城河仍在静静地流淌, 在明媚的阳光下反射着幽幽的光. 并不需要特意的提醒, 这里曾经是几百年的古都, 清迈早已不见了没落古都的苍凉, 却多了些小资的浪漫和尘世的欲望. 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清迈, 觥畴交错莹光魅影的清迈, 已深深映在那护城河静谧的倒影里. 大抵有人居住生活的古都是幸运的, 苍凉与浪漫, 历史和现实, 传统和时髦, 在这里交汇融合, 已辨不出你我.


在清迈, 连季节的变化也如此地的生活一般慵懒, 本没有春夏秋冬的泾渭分明, 只有一如既往的暖暖微风.

我和Tara骑着自行车在古城里闲逛, 细细品味着幽深曲折的小巷. 这是一座生活如花园般的城市, 鲜花从每家每户的静谧秀美的小院里探出头, 开得艳丽非常. 城内到处是别具风情的酒店, 餐馆, 精品店. 骑累了, 随便找家街边的花园酒吧, 花30-40B喝一杯奶昔或果汁, 听风铃的清脆, 看云淡风清, 看斑驳阳光, 看形形色色的过客. 这里真的难得有行色匆匆的行人, 每个人都似乎那么的优雅从容. 即使是游客, 也都不由自主放慢匆忙的脚步. 在这里, 只有安逸的庸懒的闲适, 有点朱自清所说的感觉,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 时间宽裕的话, 是应该在这里小住几日, 慢慢品味清迈的风情. 不过刚出了古城, 便是扑面而来的喧嚣, 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 一个现实的世界. 集市里人潮汹涌, 马路上车水马龙. 穿梭中, 已分不清是在远古还是现代.



离开清迈后, 最想念的居然是那里的寺庙, 即便我只是位走马观花看一眼的过客.



清迈古城虽小, 但是遍布着寺庙, 已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不知在街的哪个拐角处, 或是在哪片绿树的隐映下, 就藏着一座历史久远, 小巧别致, 或玲珑质朴或金碧辉煌的庙宇. 而且没一个地方收门票. 在这儿没人当你是个陌生人. 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 没有特定的路线, 收获着不经意的惊喜, 乃至窃喜. 这里没有国内寺庙里烟熏火燎的热闹, 没有那逼人的肃穆庄严. 有的只是精雕细刻的雅致, 珠圆玉润的妩媚, 还有那繁茂的菩提树, 虔心祁福的人, 此外便是清凉静逸的平和了, 一切都沉寂在一种极明净的通透中. 让人觉得若再心有波澜的话, 便辜负了这份宁静空灵.



有的寺庙附近就有佛学的校园, 所以在寺庙里常遇见三五成群的少年和尚, 亮丽的橙黄色, 在蓝天白塔的映衬下极为抢眼. 仍带着稚气无邪的笑脸, 略有羞涩, 却很好奇地从远处打量着我. 很想走上前和这些小朋友们聊聊天, 可是担心冒犯了, 据说, 当地的和尚是不可以接触女性的. 只好远远地留下这两张照片.



饭后漫步在清迈的夜市中, 虽是一样的熙熙攘攘, 却没有一般市场的污浊混乱. 街道两边琳琅满目, 色彩绚烂, 撩拨起人无限的购物欲望. 有传统的露天摊贩, 也有隐藏在深巷中的精致店面. 还有沿街叫卖的山区少数民族的银饰. 不由得惊叹于泰国手工艺品的精美雅致, 流恋在缦苏, 泰丝, 绘画, 柚木制品, 漆器之中, 五色令人眼迷, 不知该挑哪一件. 而当手工灯笼店掌上了灯, 在夜晚闪烁着紫色光亮的泰式灯饰, 透着一种东南亚的妩媚和神秘. 看中了一尊木雕的佛祖头像, 典型的低头凝神注目, 嘴含微笑, 温暖平和, 安详中带有几分神秘. 考虑到日后的行程, 不愿回程负辎过重, 拿起, 放下, 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日后, 想起佛, 就想起那拈花的微笑.



在清迈第二天的夜晚, 不经意间闯进了当地人的夜市, 比起张介路(CHANGKLAN ROAD)的夜市集(NIGHT BAZZAR)来, 这儿更是热闹非常, 万人攒动, 多是当地的年轻人. 最让我开心的是有无数我钟爱的小吃摊, 而且价钱便宜过为老外开的夜市, 但大多数摊主不大会英文, 不过我连比带划的也凑和着交流. 一个摊头一个摊头地吃下来, 直到肚圆. 心满意足后, 擦擦嘴, 起身, 打着庸俗而满意的饱嗝, 蹓跶回旅馆, 手中还拎着一袋满满的小吃和热带水果.

2-2: 徒步 · 大象 · 竹筏 · 漂流

来清迈, 自然不容错过Elephant Trekking (骑大象徒步), 更何况象我这样的所谓徒步爱好者, 这也是当地最吸引人的活动了. 刚到清迈的第一天, 就在一家旅行社里定了一天的徒步, 包括骑大象和竹筏漂流, 还可以参观居住在山区里的少数民族部落.



一大早就在旅馆的前厅等待, 可过了规定时间大半个小时, 还不见Pick Up巴士的踪影, 赶紧向旅馆的人打听. 见我的着急样, 前台的女子却似乎很不以为然, 一直安慰我说, 泰国人就这样悠然的, 迟到个把小时是很正常的, 好象倒是我小奇大怪了. 后来在我的坚持下, 才帮我打了个电话给旅行社, 结果发现把我的旅馆地址弄错了. 到最后, 晚了近两个小时才坐上接客的小面包车, 够郁闷的! 心中不免嘀咕了一句. 没想到真的是一语成箴, 今天成了我这三个月来最倒霉的一天.



这一天是从山区徒步开始的. 说是说徒步, 但和在尼泊尔安娜普娜的徒步比起来, 可差得远了, 就跟小儿科似的, 不过是在崎岖的山路上走了一个来小时而已. 来到一直居住在深山里的Karen部落, 一个很小的村落, 不过十来户人家, 破落简陋贫瘠. 看不到几位劳力, 想必大都出外讨生活去了, 只有几位年迈的妇人照顾着简陋的摊铺, 有很漂亮的织布, 刺绣, 桌布. 不过这里没有象苍蝇一样缠着你的, 想着雁过拔毛的主儿, 她们只是安静地等在那儿, 等着你的光顾. 买完了摊主慢悠悠的说声谢谢.



天真的孩童在院落里田埂上嬉戏玩耍. 我们的出现, 显然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 一下子拥了过来. 一位游客掏出糖果, 分发给他们, 而我们就趁机拿着相机, 忙个不停.

中午在路旁用过简单的午饭, 又去了一个少数民族村落, 然后是一个小小的瀑布, 没多大意思, 心里老惦记着骑大象, 其他的根本就提不起精神. 总算来到一个大象园, 可惜骑大象并不象想象中的舒服, 大象毛硬硬的, 很扎手. 不过坐在大象背上, 居高临下, 还是蛮神气的. 只是还没走几步, 我正忙着抢拍一头小象的蹒跚童趣, 一个下坡, 象背前倾, 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直直地摔了下去. “危难时刻”, 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保护照相机, 结果摔得够惨的! 同行的游客也摇着头说, “You crazy girl!”. 事后再爬上象背, 收敛了不少. 不过我今天的霉运尚未到此为止!



最后的节目是竹筏漂流, 很有意思. 泰国的竹筏很简单, 几根毛竹捆绑起来就是了. 竹筏上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直接就坐在竹筏上. 遇到水流宽缓时浮在水上, 一到水流窄急处, 河水就一下子漫过竹筏了. 刚开始时, 水流平缓, 竹筏平稳,就这样在秋日的阳光下, 还蛮有诗情画意的. 可没多久, 意外发生了. 我们的竹筏漂到一水流喘急的急拐弯处,掌舵的小伙子似乎是想故意增加点乐趣, 竟然在竹筏的右边使劲跺了一脚, 眼见着河水漫了上来, 我急忙往左侧移, 但力度过大, 结果… 嘿! 成了落汤鸡, 我可是不会水的呀! 幸好水不深, 只到腰部. 我手足无措, 被别人“救”上竹筏, 狼狈不堪. 幸亏上筏前, 导游讲不能带包, 也不能带相机漂流, 当时我还有点不高兴, 现在可有点感恩戴德了. 否则的话我的相机可就没了.

12月23号, 我想我会记住这个日子的.

Monday, January 02, 2006

泰国记忆(一) - 曼谷 - 天使之都的琐碎 Dec 2005



1-1: 遭遇曼谷

That’s enough! 在印度德里的最后几天, 发现我的耐心在一点一点地消磨, 几近崩溃的边缘. 德里让人无缘无故地脾气暴躁,神慌心悸.于是不得不以最快的速度逃离,奔向心中的温暖国度-泰国.

飞机在凌晨三点半到达曼谷机场, 还没睡醒, 见到落地签证的窗口就晕乎乎地直奔过去, 填了表, 翻出照片, 数好钞票, 恭恭敬敬地递进窗口, 却被很礼貌地告知, 加拿大护照是不需要签证的. 我这才反应过来, 就是呀, 我怎么忘了? 看来一时还适应不了优待, 真是丫环受苦的命!

曼谷机场巴士最早的一班也得近六点才有, 于是在机场里找了个座位, 两脚翘在背包上打了个盹, 结果错过了第一班, 只好在上班高峰期坐机场二线去考山路. 刚出机场, 就有一种潮湿的气息夹着花一样的文字, 扑面而来, 那是另一种异乡的味道. 路上见水池中盛开的莲, 心中竟有些许的温暖和平静,也一扫在印度这一段时间里堆积的“灰尘”.



这次没来得及买孤独星球的有关泰国的旅游书, 手头上只有两页临行前从网上查的一点资料. FOLLOW别人的脚步无可厚非, 不过没有也无妨, 寻找一种自己的体验会不会也很有趣?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 即便没有旅游书, 也得事先做好研究, 否则有时真的会象无头苍蝇一样, 毫无头序, 浪费了不少时间. 不过我也似乎明白了, 在旅途中, 错过这样的风景, 却有了那样的体验. 人生本没有十全十美的, 旅行也更不可能面面俱到. 用心感受就好!

清晨的曼谷是随意而散漫的, 连空气中也有花的清香. 即便是上班的高峰期, 堵车, 但很安静. 沿途巴士站等车的当地人都按不同的车号自觉地排着队, 每个人之间很自然地隔着标准的“安全距离”. 相比之下, 我等国人该是自惭行愧了, 汗!


我在考山路上没有事先定房间, 我一向如此的. 但这次大概是因为圣诞节旺季, 结果差点流落街头. 我背着沉重的背包, 在考山路及附近的SOI PAMBUTRI路上, 游荡了近三个小时, 满脸堆笑问同一句话“Any room, please?”,结果是相同的“Sorry, we are full”-令人沮丧的泰国第一天. 最后只好索性等在一家旅店门口, 幸好有人退房, 我这才瞎猫碰到死耗子, 总算有了栖身之地.

安顿下来, 去考山路上的旅行社打听从越南河内到上海的机票, 结果发现居然没有直航的班机, 不相信这两大城市竟然没有直航, 一连问了四家, 才不得不相信. 出行前的计划, 因此而突然变得支离破碎. 不得已, 我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对计划作出修改. 最后不得不忍痛放弃老挝, 直接从泰国去柬埔寨, 从越南河内陆地经友谊关入广西, 再从桂林飞上海. 只有如此了.

在曼谷的几天, 是懒散的几天. 不停地奔走, 不停地出汗, 不停地在街上吃吃喝喝; 金色的佛, 橙色的袈裟; 紫色的兰,白色的莲; 青色的木瓜, 黄色的芒果, 酸辣的菜肴. 所谓天使之城(ANGLE OF CITY), 便是这样的了!



说到泰国, 不得不提的便是人妖(LADY BOY)了.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 人妖已俨然成了泰国的代名词. 还没回到家, 就已经有不少人问我: 在泰国, 看人妖了吗? 大多是出于猎奇的心态. 不过, 我没有去看人妖表演, 不是我不好奇, 而是我真的不觉得有什么可看. 这种ABNORMAL 的东东不过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热闹光鲜背后的却是挥之不去的辛酸.



以男性演饰女性歌舞在东方历史并不鲜见, 但用激素变身可是近代的事, 但却因旅游业的需要成了畸形的发展. 可悲还是可叹? 也许可以从《蝴蝶君》中一句著名的台词中找到点眉目. 蝴蝶君在法庭被问到为什么向同居密友欺骗自己的性别时说: 在你们西方人眼里, 所有的东方人都是女人. 这便又成了某些人西风压到东风的论断的证据之一.


1-2: 拈花的微笑

去泰国, 不可以不看寺庙; 去曼谷, 不可以不看皇宫. 在这个大约95%的国民都信奉佛教的国度里, 遍布着寺庙. 而最有名的该是大皇宫中的玉佛寺了.

听别人提过, 在曼谷, 没有斤斤计较的讨价还价, 也没有不怀好意的挑挑捡捡, 买卖和交易就在阳光底下柔柔地进行着. 也许这是对本地人而言的, 而对于游客来说, 就不一定能有此幸运了. 虽然价格的“双轨制”远无在印度那么厉害, 但照样堂而皇之地存在着, 即便在柔柔的阳光下. 大皇宫对当地人是免费的, 但我可得掏250B才行.



大皇宫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富丽堂皇. 富有泰国特色的建筑有点让人目不暇接. 总体上, 和中国的故宫相比这里少了点肃穆威严, 少了点层层递深的神秘震撼, 多了一点佛的淡定, 不过却是更加的精雕细凿. 泰国人建筑上的装饰在细节上不厌其烦, 繁复精美细致的雕刻不知耗花了多少心血. 站在那流光溢彩之间, 满目的绚烂, 这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金碧辉煌. 那阳光下的金光闪闪, 点缀着各色剔透的琉璃, 确有种逼人的气势.



毕竟是皇家寺廟, 玉佛寺自然气势不凡, 而且守卫森严. 经过的回廊上有许多壁画, 内容是印度史诗式文学巨著《羅摩衍那》的改篇故事. 虽历经二百多年, 色彩依是非常的华丽. 脱鞋 入内, 玉佛是由整块裴翠雕琢而成, 通体晶莹翠绿, 身披黄色袈裟, 受众人摩拜. 据说玉佛的身世也非常的传奇, 最初在清莱的佛塔中被发现, 当时全身被灰泥包裹, 后来人们才发现里面竟然是一尊举世罕见的玉佛. 在此后的岁月里, 玉佛被辗转供奉在清迈, 老挝的万象和曼谷的黎明寺等不同的寺庙里. 直到后来兴建玉佛寺, 玉佛才被迎到玉佛寺里供奉了. 虔诚, 让人凉快下来. 面对着高高在上的玉佛, 象善男信女一样, 静静的坐在地上, 很平静地看着那玉佛, 听众人诵经的声音. 可惜并没有那种空灵的感觉, 更谈不上心无杂念了. 是不是佛离我太远?



佛前供奉着含苞待放的莲. 在凝脂般的花瓣上有晶莹的水滴. 暗香, 在佛祖的脚边荡漾. 我以为以莲花礼佛是再恰当不过了.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亭亭玉立, 香远清雅, 脱俗出尘. 我是爱得不行的. 起身, 出门, 回头再望一眼佛那令人琢磨不透的拈花的微笑, 是那样的淡定从容.



大皇宫里真的是游人如织, 没有太久的停留, 出了门, 问清了方向, 准备去黎明寺(WAT ARUN), 又名郑王寺. 黎明寺与大皇宫斜隔着湄南河相望, 需要乘渡船过河. 湄南河的水没有想象中的清澈, 我对它是感到失望的, 总觉得它缺少我想像中的一丝旎旖. 寺内有五座一模一样的佛塔, 一大四小. 塔上镶嵌着着当时从中国运来的精美瓷器碎片, 在阳光映照下闪烁着绚丽的异彩. 比起一向华丽的泰国庙宇, 这儿多了点难得的质朴. 黎明寺虽然名字里有黎明二字, 但据说在江上看黎明寺的落日才是最美的. 可惜此行我并没有这样的机会.



坐渡船回来, 走路去卧佛寺. 巨大的金佛, 横卧着. 据说展示的是佛祖释迦牟尼涅槃的法相, 眼前的大卧佛双目睁开, 笑意盈盈, 不管从什么角度都是安祥的微笑, 却有着摄人心魄的力量. 入乡随俗, 花了几十铢换成小硬币, 投在那一殿长长一列的钵里, 叮当作响, 清脆入耳. 后来听管理员讲, 殿内共有一百个钵, 代表佛陀由出生到涅槃的每个阶段, 把硬币投进钵内可保平安. 步出卧佛寺, 旁边另有尖顶的宝塔群, 仰拍了几个尖尖角, 蓝天下, 这个角度, 有丝压抑的疼.



其实要真正体会泰国当地人的佛生活, 最好是去他们日常礼佛的寺庙, 这些所谓庙宇也许就只是一尊佛而已. 典型的便是大街小巷的拐角处, 供奉的四面佛, 规模大小不一, 但一样的香火旺盛. 不时有善男信女携着瓜果, 鲜花, 香烛, 一面顶礼膜拜, 一面喃喃低语. 从他们肃穆的神态你能感觉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虔诚与信仰.




1-3: Abnormal 的考山路

考山路(KHAOSAN ROAD)可以说是大名鼎鼎. 只要提起泰国, 大概背包客们是不会不知道考山路的. 这是背包客的天堂. 无论你到达的时间是下午或深夜, 她都会以无比的热情招呼你. 各种肤色, 各种语言的背包客均云集于此. 满眼是金发碧眼的游客, 间或一些亚洲人的面孔. 走在考山路上, 有时会突然觉得自己根本就不在泰国, 而是在世界的某个交集点. 而这儿应是想象之外的曼谷.


不长, 也就是几百米, 街道两旁林立着各式各样的商家. 餐馆, Café, 户外店, 旅行社, 等等. 街道上方到处是色彩艳丽的各式招牌和横幅. 快的话, 小半天的工夫就可以把她逛个遍. 不过要是好好品味的话, 即便一两天怕也是不够的, 更何况, 还有那些不可错过的让人惊喜连连的小巷.



很多迎街门面都是餐厅或酒吧, 老外们就挤在里面大口喝着啤酒聊着天, 没有时间的分别, 不管何时, 总是拥挤的食客; 而旅行社里也照样挤满了游客, 谈着各自的行程; 路上还有各种贩卖廉价服饰, 水货光碟, 所谓的名牌服装运动鞋, 各式小首饰的摊点, 更有售卖各种特色小吃的推车; 居然还有伪造各种证件的摊点堂然皇之地公然招揽生意, 可以做各种假身份证, 外交官证, 潜水执照等等. 稀奇古怪的还有街边纹身的占卜的编辫子的摊子. 可爱的辫发摊, 简单的很,只需一把矮凳, 就可以开工了.


白天里, 一眼望去, 整个考山路上都是这种光怪陆离的大杂烩的感觉. 各种喧嚣混合成高分贝的噪音让我感到神经脆弱. 到处飘荡着怪怪的音乐, 闪动着怪怪的行人, 加上即便冬日仍炙烈的白晃晃的阳光, 似乎这儿的一切都怪怪的, 很ABNORMAL.

入夜, 各店都掌上了灯, 加上各式闪烁的灯饰招牌, 考山路笼罩在一种迷蒙妩媚中. 大排档摆上了街道,酒吧里挤满了俊男美女, 洋溢着令人酥麻的甜腻的气息. 一片喧嚣的考山路, 似乎到处是暧昧的眼神, 白日过后的情意绵绵. 路垭边, 酒吧里, 满不在乎的嬉笑, 放肆的调情, 还有默默的相对, 居然还有旁若无人的随兴的起舞, 可惜舞得有点惨不忍睹,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尽兴就好, 至少还有一旁的喝彩.

.

正如有人所说的, “温暖的夜, 仿佛空气中也嗅的到爱的香味”. 我算是见识了. 只是这种ABNORMAL 的地方, 住上一天也会让人发疯的. 除非, 你已经疯了.


1-4: 水上市场



据说在200年前, 曼谷成了都城之后, 就挖了数条运河, 再加上湄南河的水道, 到了19世纪时, 已成为一个有着十多条河道蜿蜒纵横的水上都城, 曼谷也因此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 而今, 湄南河上具有典型泰国风情的水上市场(FLOATING MARKET), 已渐渐成了外国游客的必到之处.

在曼谷晃荡了两天, 随大流地去了大皇宫, 还有大大小小的佛寺, 终于想起来还有一个水上市场可去. 在KAOSHAN路上的各旅社问了个遍,最后选了个水上市场半日游, 这样下午正好可以休息一下, 再赶晚间的夜车.



我们去的是沙能丹都水上市场(DAMNOEN SADUAK FLOATING MARKET),应是当地规模最大的, 位于曼谷西南约80公里处. 在这里, 湄南河道密布, 舟揖如梭. 河道两旁是参差不齐的木棚, 还有人行天桥横跨其上, 怎么看都有点象一般的城区, 不同的只是长尾船代替了汽车而已. 坐着长尾船来到市集的中心, 这儿别有一番天地. 载有热带水果花卉, 装满各色工艺品的船在狭窄的水道里穿梭, 两边是琳琅满目的商铺. 船上的妇人戴着独特的草帽, 大声地吆喝叫卖, 形成一道热闹的风景.



我这毛病就是到哪儿都受不了美食的诱惑, “民以食为天”在我这儿演绎的淋漓尽致. 看, 又走不动路了. 在岸边和船上的妇人大声问候着, 讨价还价着. 虽然语言不同, 但奇怪的是我们的交流并没多大的问题, 大概对于吃, 人类都是有共性的吧! 妇人把小吃放在竹篮里, 用竹竿递过来, 我取出食物, 把钱放入, 一笔交易就这样完成了.



只可惜一眼望去, 似乎是游人的天下, 太多的商业气氛. 其实若有心, 不妨自个儿赶个大早来, 碰上当地人的水上交易, 应是可以感受到其特有的韵味. 悠悠然地看看当地人吃些什么, 用些什么, 怎么交易, 亦不妨凑凑热闹, 兴致来时, 更可以象当地人一样, 租个小木舟, 体验生活一番.

泰国行程(12.19.2005 - 12.28.2005):


DELHI (INDIA) - BANGKOK - CHIANG MAI - BANGKOK - AYUTHAYA - BANGK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