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2, 2006

柬埔寨札记(七) - 不由自己的向日葵

7-1: 不由自己的向日葵

“放逐中的人是一株不由自己的向日葵, 微仰着贫血的脸孔, 节节转动朝向一个太阳 - 那十万八千里外的客观上存在或者早已不存在的中心. 那个中心, 有许多的名字: 民族记忆, 旧朝天子, 血缘文化, 母语故乡…”

- 龙应台

和着泪的文字, 与吴哥的美, 一样刺痛心灵.

在烈日下逛了大半个金边, 不时能看到一些店铺挂着中文招牌, 很是亲切. 就这样一直逛到中央市场 (Central Market). 这是一座很奇特的建筑, 内部无梁无柱, 四通八达. 如果你中意那浓厚得抹不开的平民气, 你就会喜欢上这里. 鲜肉蔬菜, 小吃摊贩, 电子手表, 镀金首饰, 画报书摊, 各类服饰的摊位一个接一个. 木铺案已被岁月磨蚀得光滑.

在市场里有一搭没一搭地闲逛着, 居然有人兜售北京烙饼, 热呼呼的, 好香! 与小贩聊了几句, 原来是从国内东北出来在柬讨生活的. 拐个弯, 有一甜品铺, 五颜六色的各色甜品摆了一大摊子, 极诱人! 可是不会柬语, 没法交流, 只好找了个年轻女孩, 琢磨着年轻人该会在学校里学点英语吧? 可惜还是没着, 不过女孩盯了我几眼, 突然问道: “你会说中文吗?” 虽是在柬华人的第三代, 从未踏足过家乡, 居然仍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 此时摊主也搭上了话, 一开口, 代着乡音的普通话, 似乎是潮汕一带的. 生意繁忙, 没能多交流, 只知道他也是很小就随父母来的. 好象在中央市场开铺的华人不少, 个个在异国他乡勤劳地生活着.

晚上回到旅馆, 洗漱上床. 突然听到走道上有人在哼“我的中国心”, 亲切熟悉的旋律, 等我从床上跳起, 冲出房间, 已不见人影. 还好, 第二天一早搭乘巴士去西贡, 在旅馆门前碰上了这一对来自河北的小夫妻. 闲聊中方知, 这又是一对准备来柬打天下的. 不过这次来发现来淘金的人太多, 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钱并不大好挣, 所以决定还是打道回府.

据说在柬的华人有七, 八十万, 大都集中在金边等大中城市, 在柬埔寨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过他们依旧说着家乡话, 看中央台, 吃中国菜, 读华文报, 和中国人交往, 但一样的落地生根, 与当地人同甘共苦. 曾经的苦难重重, 今日的努力和希望, 都无法忘记那不由自己的向日葵…

我呢? 飘零在外, 虽谈不上放逐, 即便过得有滋有味, 但又何尝不是一株不由自己的向日葵!

Monday, February 20, 2006

柬埔寨札记(六) - 金边 - 艳阳天里的荒芜 Jan 2006


6-1: 艳阳天里的荒芜

仍是一番舟车劳顿, 来到金边(Phnom Penh), 柬埔寨的首都. 这是个吵吵闹闹, 极具浓厚的平民气息而又生机勃勃的城市. 巴士还未停稳, 已有一大群摩托客蜂拥而来, 把出口堵个水泄不通. 奋力挤出重围, 在Capital Guest House找了个房间, 原本$3 Dollar的单人间因旺季涨到$4, 很旧很简单, 但还算干净, 没打算在金边呆长, 也就凑和过了.


独立纪念碑


一路上见识过无数的旅馆, 论品位, 论舒适, 论情调, 各具特色, 然Capital GH却如另类, 地处闹市, 没有个性化的自在温暖, 但却是规模商业化的干脆利落. 房间很多, 客流量大, 所有人都来去匆匆. 另有长途巴士, 短途旅游, 货币兑换, 签证服务, 餐馆等等一条龙的服务. 每日大堂里均是熙熙攘攘, 喧嚣嘈杂. 倘若不讲究的话, 住在这儿倒是方便的很.

放下行李, 随便在街头找了个摊头, 看着别人碗里的, 依葫芦画瓢地点了份不知所以的东东, 象当地人一样解决了午餐. 没有拉肚子的担忧, 在近两个月的行程中, 我的肠胃已久经考验了.

柬越友谊纪念碑


大街上到处是摩托, 汽车, 三轮车, 却很少有红绿灯 – 不过有也没用. 这些汽车摩托在街道上左突右冲, 钻来插去, 哪里去遵守什么交通信号. 从洞里萨河边要了辆三轮回旅馆, 金边的三轮结构挺奇特, 客人是坐在前面, 车夫在后面蹬着. 我坐在前边, 看来来往往的车辆, 险情频生, 让我一直惊叫连连.


我喜欢在金边随意游走的感觉. 第二天没有雇摩托, 准备用一天的时间好好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这座曾经号称东方小巴黎的都城. 热, 真的很热, 即便冬日的阳光亦是如此的肆无忌惮. 天空却是异常纯净的湛蓝, 热带的花儿开得姹紫嫣红. 曾是法属殖民地的金边到处留下了殖民者的印迹, 从路旁黄白色彩的法式建筑到街口细细长长的法式面包. 只是看不出往日东方小巴黎的繁盛, 不过也不见了长年战乱带来的满目疮痍, 一切都充满了一种混杂, 鲜活, 而又朝气勃勃的气息, 给人以希望, 似乎一片艳阳天.


大皇宫的金顶


可惜的是, 随处可见的是乞讨的孩童. 原本应是天真烂漫, 承欢膝下的, 可小小的年纪就不得不品尝生活的艰辛. 很多都是抱着更小的弟弟妹妹, 有的更是残疾的身躯, 用手挪步. 乌黑肮脏的小脸, 令人心酸的乞求的眼神, 让我不忍, 可躲不过, 他们似乎无处不在. 我实在无法面无表情, 毫无表示地面对他们的乞怜. 虽然一直以为金钱的施舍似乎只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无用的怜悯. 只是此时此刻, 除了这, 我还可以做些什么. 我无法说服自己, 只有酸涩满怀.

于是信了那句: “艳阳天里也有荒芜.” 只能诚心祈求这样的荒芜不会有多久!


6-2: 至少还有一个国家博物馆

可能是吴哥的光芒太强烈, 给人以难以磨灭的印象, 也便对金边没了太多的期盼. 还好, 金边并没让我感到太失望. 至少这儿还有一个国家博物馆. 一座传统高棉风格的砖红色建筑, 在金边, 除了皇宫, 这座建筑应是数一数二了.

正如《五月盛放》里所写, “吴哥现在留下来的都只是神原来住的房子, 而这些房子的主人就迁居到这个博物馆了.”


我真的只是一个走马观花的过客. 虽然每个风景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和感悟, 但在这个神佛满屋的所在, 却有所不同. 我不懂佛, 对历史也只不过是有着粗糙的触摸, 淡然的模糊. 面对残破的各类石雕, 我已没了在吴哥时的震撼和激动, 多了点平静. 与其它国家博物馆的戒备森严不同, 这儿的安排亲切平和得有如邻家的大院. 没有太多的各式防备, 没有玻璃的反光, 有的只是赤裸裸的真实, 直截了当的亲近. 似乎觉得与佛离得很近, 没有任何距离, 望着高棉的微笑, 我反复端详着, 几乎有冲动用手指去触摸这些有着生命的石头, 千年的神灵!




6-3: 河边 · 莲 · 莲蓬 · 女孩

在金边, 不会不去洞里萨河边. 这儿集中了众多的酒店, 餐馆, Bars, 各具风情. 简直就是香港兰桂坊的小型翻版, 是晚上流连的好场所. 五光十色, 流光溢彩, 可谓越夜越美丽.

我是傍晚时分, 散步到此, 本想看看那片传说中的火烧云, 可惜没有这个福分.


虽是冬日, 金边除了热, 还是热. 不过在微风轻拂下, 洞里萨河边还是蛮惬意的. 夹杂在各种肤色的人中, 漫步在这几公里长的河堤上, 大抵能感受到属于这个城市的某种气息. 卖香烛的老者, 卖贡莲的女子, 洁白嫩粉的娇莲, 含苞欲放, 作贡品是再合适不过了; 还有四下游走卖零食的妇人, 摆摊卖水果的男孩, 小贩们个个忙碌, 但不喧嚣, 还保留着那种质朴的美; 河堤上坐满了消闲的市民, 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游者, 有欢声笑语, 也有怯怯的乞讨声…


远处走来一位卖莲蓬的女孩, 一大堆莲蓬稳稳地顶在头顶. 莲蓬, 曾是小时的最爱, 那莲子入口的感觉,除了清香外, 不一定多有味, 只是喜欢掰开莲蓬, 剥去外衣, 一粒粒投入口中的感觉, 孩时的童趣罢了. 随着成长的过程, 池塘很多被填埋用做耕地, 莲蓬也就渐渐不常见了. 而此时的相遇, 有种意外的惊喜. 只要1000瑞尔就可买到3支莲蓬, 急不可待地掰开莲子, 放入口中咀嚼, 回味往日的记忆.

一扭头, 发现一个衣衫滥褛的小女孩跟着我, 不知跟了多久. 停下来, 女孩怯生生地指了指我手中的莲蓬, 索性将剩下的2支莲蓬送给了她, 见她开心地跑开, 满心酸涩.

Saturday, February 18, 2006

柬埔寨札记(五) - 吴哥的碎片 Jan 2006




5-1: 吴哥的孩子

被砍断的大佛的脚, 有点阴深; 一旁稚嫩鲜活的生命, 无奈的神情, 让我不忍面对. 再回首, 泪已沧然而下.


而我相机里更多有很多孩子们微笑的脸孔, 尽管生活艰辛, 但是却没有因为贫穷而变得愁苦或焦躁. 也许是因为少年不识愁滋味. 生活的浓妆艳抹在这里渐渐褪去,只剩下最本质的色彩.


女王宫里的女孩





5-2: 吴哥的僧侣

一身金黄的袈裟与青冷斑驳的石壁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们是吴哥最美的 一道风景, 也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在巴戎寺, 一抬眼, 不由得全身一个激灵. 那种沉重是我从未见过的. 曾有的种种苦难似乎都刻画在他的脸上. 只觉得心中很痛!


5-3: 吴哥的风景

他们本身已成为这千年古城里道道有生命的风景, 而古寺也因他们而鲜活起来.

巴戎寺的白衣老尼

圣剑寺的老婆婆

修复工人

不知那胡琴呓呀呓呀唱了多久?

Wednesday, February 15, 2006

柬埔寨札记(四) - 记忆中的朝朝暮暮 Jan 2006



5-1: 记忆中的的朝朝暮暮

在吴哥的日子里, 相对最多的除了那千年的石头外, 便是日出日落了. 每日我都不知疲倦地寻找日出, 斜靠在古老的庙宇的门楣等待着日落.

即便领略了安娜普纳山上震撼灵魂, 有如盛大上演的日出, 还有塔尔沙漠上那瞬间华丽辉煌的日落, 吴哥的日出日落仍可以让我有一种未曾体验的TOUCHING, 一种心灵深处最深远的地方被触动的TOUCHING. 不仅仅是因为日出日落的本身, 更是因了吴哥, 这参透了近十个世纪的风雨沧桑, 历史的呜咽让这吴哥的日出日落有种让人落泪的美丽. 让我在吴哥记忆中的朝朝暮暮充溢着柔情和震撼.



清晨五点, 我已坐上摩托车, 飞弛在奔往吴哥的路上, 四周黑漆漆的一片, 只有车头灯的光亮在黑暗中跳跃. “到了!” 司机说. 我极目望去, 不远处, 有隐约的很大的轮廓. 下了车, 缓口气, 有点孩童乍来到陌生异域时的忐忑, 喜悦和兴奋.



曙色未露的清晨, 有着刚开始的鲜活, 五座莲花状的尖塔在无色的纯粹中只能看见隐约的轮廓. 游人渐渐聚集过来, 昏暗中隐隐约约,或站或坐. 大都静静的, 没有一个人肯大声说一句话, 安静地等待, 满怀感念之心.

天色一点点地亮起来, 云彩渗出一丝丝的血色. 粉彩一般的背景下, 吴哥窟的建筑宛如一张宽幅的剪影. 吴哥巨大的轮廓渐渐变得清晰, 朝霞的红晕倾泻在莲花顶上, 层层荡漾开来. 刹那间, 除了快门声外, 只有无数的“MY GOD!”. 什么样的言语形容此时的美丽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池塘里盛开的莲在柔和的晨光中明艳动人, 那曾经在图片里看过千百遍的吴哥寺就这样毫无距离地站在我的面前, 我忽然觉得有点不真实, 犹如在梦境之中.



傍晚时分, 越来越多的游人早早赶到巴肯山顶(PHNOM BAKHENG), 为了占据一个看日落的好位子. 山顶上的巴肯寺早已破败, 巴肯山殿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 泛着青黑色的石柱在暮色中静静地矗立.

比起充满希望的晨曦, 等待日落总让人有种难言的愁, 随着这暮色一下子浓浓地包围上来. 许是因了繁华的湮没, 黑暗的降临.



在游人的欢呼声中, 太阳开始徐徐落下, 血红的夕阳映照在每一个等待的人的脸上. 天色从蓝色慢慢蜕变成了金色, 光影变换, 长满苍苔的石头被镀上一层金色. 在夕阳中, 残垣中阴影纵横, 巨大的石柱肃穆祥和, 所有的人都沉默着, 感受落日的短暂辉煌. 我只可以试图用相机来留住这美丽的一刻.



在暹粒的最后一天, 又回到吴哥, 为了传说中美得令人掉泪的落日.

周围的人很多, 但并不嘈杂, 大家都找好自己的位置, 静心等待着. 天遂人意, 日落如期举行.厚重的云彩染上了夕阳的橙红, 象燃烧了一般. 斜阳余晖, 把整个吴哥窟照得金黄. 虽然在我的眼中并不至于美到极致, 但已让我屏住呼吸, 沉寂在一片空灵中.



暮色中浩大的余辉将吴哥笼罩, 一如千年以来的每一个黄昏, 同样的阳光, 见证着一个帝国的辉煌和一个时代的凋落.

这天, 我是最后一批离开吴哥的游客, 站在宽阔的神道上回首暮色中的吴哥, 满心的不舍. 而那一刻, 也深深定格在我记忆中的朝朝暮暮中.

Friday, February 10, 2006

柬埔寨札记 (三) - 塔布笼寺的纠缠 Jan 2006


3-1: 塔布笼寺的纠缠

“树和塔是两名相互抓着对方的摔跤手,只是这场比赛不是用分钟而是以世纪来计时的.”
- 无名

来到塔布笼寺(TA PROHM), 才真正明了此句.



塔布笼寺因为《古墓丽影》而出名, 几乎所有的旅行团队, 即使在吴哥只有一天的行程也会安排到这里一游. 而我在吴哥的三天, 也一样去了塔布笼寺三次. 特意选了清晨或傍晚, 可以避开拥挤的人群., 参天的大树, 倒塌的寺庙, 寥寥无几的游人, 清冷的阳光, 此时的塔布笼寺犹如一个阴深而又神秘的迷宫. 你完全可以真正体会属于你一个人的塔布笼寺, 一个树与庙的生死相随的场面.




由于塔庙的坍塌, 不少甬道已经被乱石堵住. 穿梭在乱石之间, 有时本以为没有了去路, 没想到, 钻过藤蔓的缝隙, 爬过高高横在眼前的树根, 眼前又开阔起来.



走在塔布笼寺中, 很难去想像昔日的盛况, 是怎么样的车水马龙. 在这里已没有了纷繁的人声. 满目之下, 只有断壁残垣, 只有四处蔓延的树根和藤蔓, 只有空寂的丛林与青冷斑驳的石壁守望. 一棵棵参天的古木盘根错节, 巨蟒一般紧紧缠绕着佛塔. 头一次看到石头和树木居然可以如此的纠缠, 纠缠了近千年, 纠缠得相互融合, 不可分开, 再次让我的想象惊诧地张开了翅膀, 飞翔在跨越千年的时空.



纵然再坚硬的岩石, 也被枝蔓紧紧包裹, 分崩离析着. 看来在历史的长河中所谓坚硬也终究无法战胜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即便纤细如树枝. 突然觉得自己好渺小, 轻如蝉翼.

走过漆黑的甬道, 走进黑暗后的光明. 一回头, 似曾相似的一扇门, 一扇精致雕刻的门, 一扇被巨大树根包围缠绕的门. 突然反应过来, 那是前一版孤独星球柬埔寨的封面. 只是不见了那封面上扫地的老人, 不见了着千年古寺中曾经一道有生命的风景. 塔布笼寺仍是一样的古朴和神秘.



在塔布笼寺中, 在斑驳的树影中, 我兴奋地, 贪婪地拍呀拍, 庆幸自己带的是数码相机, 可以不必计较张数的限制. 我乐颠颠地在乱石中, 在巨蟒般盘龙般的树根中穿来钻去, 不时地惊讶于被枝蔓淹没的华丽门楣与窗棂.



仅仅三天, 我对吴哥的想念也象塔布笼寺的巨树一样在心里慢慢地生了根.

Wednesday, February 08, 2006

柬埔寨札记(二) - 高棉的微笑 Jan 2006


2-1: 高棉的微笑

在吴哥三天, 去了巴戎寺(BAYON)三次. 那里只有微笑, 神秘平和的微笑, 但却吸引着我一次又一次的靠近.

远远的看, 巴戎似是座山, 寺庙的山. 中间的一座最大, 高高耸立, 而其余的佛塔则众心拱月般簇拥在它的周围. 据说这儿有54座四面佛塔, 有216张微笑的脸, 也有说是49座佛塔, 或是37座的, 在烈日下, 我放弃了论证的徒劳, 沉醉于那千年淡定的微笑.



阳光照在这古老的石头城上, 光影变幻在不知年月的石头上. 斑驳的墙, 繁复的花纹, 一靠近它, 就有种醍醐灌顶的祥和. 抬头, 蓦地见石像笑脸如花, 四面八方围绕而来.这就是著名的“高棉的微笑”了. 除了惊叹外, 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



佛像眼睑下垂, 眼角微扬, 仿佛那笑意是与生俱来的, 神秘但温暖. 宽阔的前额, 长长的耳垂, 略翘的厚唇, 虽然有人还在为这是佛像还是国王的头像争执不休. 其实他到底是谁, 又有什么关系呢? 至少对我而言. 仅是那微笑的脸, 已让我如痴如醉了. 到现在, 闭上眼, 我仍能看到那摄人的影像, 那如莲般拈花的微笑.



塔林里有不少礼拜堂和神龛, 只是早已空空如也, 佛像大都散落在欧洲的大小博物馆里了. 强烈的阳光在高大的塔林中投下斑驳的阴影. 坐在空洞洞的佛龛上, 透过窗棂定定地看那穿越时空的微笑, 可以细细地研读, 却无法真正领会他. 眼神飘忽. 所有的一切都已模糊, 只剩下这千年神秘莫测的微笑.



忽然发现自己无处逃遁. 抬头, 回首, 转身, “他”无处不在, 让我陷身在微笑的迷宫里, 平和, 安详的微笑, 似乎可以平稳世上的一切尘嚣, 但却有种摄人心魄的力量, 可以直逼人心. 让我无法长时间地与他对视. 即便低眉顺眼的我, 似乎能感觉到“他”对凡尘的嘲弄.



在吴哥高棉的微笑面前, 恐怕即便卢浮宫中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也会相形见绌了!



如果可以, 我愿意一个人在这里坐上一整天, 在微笑的环绕中. 可惜, 身, 不得不退. 幸好, 心, 可以长久地停留在一个地方.

Sunday, February 05, 2006

柬埔寨札记(一) - 一个凋落的时代


1-1: 一辈子该去一次的地方

现在的多伦多已是冬去春来,可风仍是凛冽,还时不时地飘几片雪花, 但一眼望去, 田野里已有隐隐的绿. 把自己陷在沙发里, 捧着杯蜜茶, 又象在柬埔寨时习惯性地挤了点柠檬, 仍是那异乡的味道, 思绪有点飘无.



在吴哥窟, 我被震颤着, 感动着, 无言着, 幸福着; 在吴哥窟, 我象丢了魂似, 欢天喜地的不知日夜. 吴哥窟, 成全了我对2005年完整的记忆, 和2006年的期待.

提起笔, 又放下, 不知该如何才能临摹出吴哥窟令人心碎的美丽和无言的震撼. 对于吴哥窟来说, 任何词汇都显得单薄无力. 即便想象力, 其实与语言一样, 对于吴哥窟而言, 亦是多少有点贫乏. 回来以后鼓动朋友们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吴哥窟是一个人一辈子该去一次的地方.



1-2: 一个凋落的时代

吴哥窟, 被称为遗忘于人世间的天上宫阙. 是古高棉王国辉煌文明的仅存的见证, 说它是柬埔寨的灵魂绝不为过. 吴哥城初建于9世纪后期, 是东南亚历史上最宏伟的一座都城. 据说, 在鼎盛时期, 这座城市拥有人口上百万, 商业繁荣, 其规模之大, 远超过罗马城.



可惜, 终究没有永远的盛宴. 当年那些书写于树叶上的史书记载早已随着载体的腐烂而毁灭, 唯有这些印刻在石头上的文明, 随岁月而传诵, 但也只能在丛林深处沉默, 戚然地看着人来人往. 一个时代似乎完全凋落了, 只剩下往昔的躯壳和影子.

原本普普通通的石头, 经过岁月一千多年的冲刷, 侵蚀, 和人为的破坏, 大都残缺不全. 有的青苔漫布, 有的则被摸得圆滑, 在阳光下泛着青光. 透视出无尽的深远, 苍桑, 肃穆和迷茫, 有一种说不出的痛!



走在高低不平的石块上, 似乎正随着这些历史的碎片在走向一个神秘的王国. 轻轻抚摩着那些沉默的充满沧桑感的石头, 虽是班驳却很瑰丽. 只能透过破败的断壁残垣和残破的雕刻痕迹去揣摩当年的风貌, 感叹历史的真实与变迁. 不过即便凭借想象也无法演绎吴哥千年岁月的种种, 到底有着多少永远无法探询的秘密呢?



我小心地移动每一步, 惟恐惊扰了千年的神灵. 我不断地按动快门, 尽可能的将所有印在我的相机里. 虽然很清楚, 无论如何相机的镜头是无法记录下我心底的感动的. 这里几乎已是废墟, 一声声叹息, 来自内心.



在吴哥, 一条条长廊, 一道道门, 似无尽头. 通透的窗棂, 将一束束直楞楞阳光引入, 幽暗的廊道, 毫无生气的石头, 在光影变换间, 透射着丰富的质感和动感. 门的那边, 长廊的尽头, 可以看到遥远的景致, 有着耀眼的光芒, 仿佛就是那个世纪的永恒繁华, 一切都好似睡梦中不真实的幻影.



五塔的剪影, 精美的浮雕, 静默的残垣, 空旷湛蓝的天, 有着没有原由的诱惑.

一个凋落的时代以另一种姿态返回人间, 只是往日的繁华辉煌不再, 一如那天地间的苍凉的手势, 刺痛心灵!


柬埔寨行程 (12.28.2005 - 1.3.2006):



BANGKOK (THAILAND) - SIEM REAP - ANGKOR - SIEM REAP - PHNOM PENH